“我到长城站一个月了”——我校附属东方医院胡淼医生南极生活小记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01-06 浏览:
“今天是2020年元旦,新年快乐!您在忙啥?”“一大早,全站同志就举行了升国旗仪式。然后,各干各的活儿。站里人少活多,每天都很忙。”我校附属东方医院胡淼医生回答记者的提问说。距离12月4日奔赴南极长城站,如今已经一个月了,胡淼医生为期一年的驻站医生生活开了个忙碌的头。
雪中的长城站一角
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科考事业如今已经走过30多年的光辉历程,南极驻站医生派驻也已多年。我校东方医院极地医学中心主任刘中民介绍,东方医院2015年承担国家极地考察医疗保健任务以来,先后3次派员南极考察越冬医疗保健、3次南极大洋考察医疗保健、2次北极考察医疗保健,共8人次,他们是陈国庭(2次)、甘迪、高志光(2次)、胡淼、郝俊哲、熊凯。
作为2019-2020年度南极长城站驻站医生,胡淼的主要工作和我校前几任医生一样,要让站里的同事看到花红叶绿,吃上棚里直接到锅里的蔬菜。于是,12月4日搭乘智利军用大力神飞机降落长城站后,立即开始了整理蔬菜温室、医务室等工作。
蔬菜大棚
大棚内
“温室大棚要改造,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打扫好室内卫生,把一些能用的仪器设备先用起来。”胡淼告诉记者。
大棚中工作的胡淼
“现在环境整理得差不多了。”“我在营养钵里撒了些辣椒、黄瓜种子,期待它长出来。”“黄瓜苗长出来了,您看——”看着胡淼医生给我发的图片,一根白线粘着两爿翠绿,黄瓜秧子冒出两片水嫩的叶子;仔细看,中间还有一粒翠白的芽,那就是正在长着的“黄瓜”了。
黄瓜苗
外貌透明且骨感的玻璃大棚在长城站是一道明丽的风景。“天气晴好时,棚里的温度一会儿就升到40℃以上,与外面0℃以下形成强烈反差。在这里种菜,也是高科技。”胡淼介绍,小小的蔬菜能在南极长大,得益于学校的高科技大棚技术的支撑。棚里的无土栽培、电脑控制,LED植物生长灯等技术措施能根据蔬菜生长情况自动调节照明时长,自动灌溉系统每隔一小时向水槽内注入营养液;当房间湿度低于70%时,加湿系统将向房间内喷洒水雾。
箱子里都是菜种子
“最近任务很多,大家天天都在干活。”胡淼说,医务室整理也很繁杂,老旧的器材不能用了得清理,还有过期的药品、功效雷同的药品、药品梯次的选择(如能口服不打针,能肌注不静滴,依次优化药品储备)。药品清理完毕后,都要归档。还有,我们医院自己拟定的科研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胡淼说:“虽然现在是南极的夏天,但前两天就怒风呼啸、大雪漫天,茫茫一团中人不能出门。”“8-10级大风是常有的,天地茫茫,强烈的紫外线也歇了。天地相接的恶劣天气里,人特别渺小。”“因为缺少阳光,棚里的叶菜和茄子,更要精心呵护,才有想要的长势。”“南极当然有植物,现在是南极唯一本地植物——地衣生长的旺盛期,那绿虽有点灰,但我还是惊叹于生命的伟大”……
南极本地植物——地衣
一个月来,我与深处时差12小时之地的胡淼医生保持着联系。他说,站里的同事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时出现消化道、呼吸道问题,也有手足皲裂的,但都属于小毛病,没啥大问题。到我这里,开点药,吃一吃、擦一擦。随后碰到了,问问情况,很快就好了。
胡淼说,他到南极之后的9号,智利一架同型号的C130军用大力神飞机,在飞越德雷克海峡前往其南极空军基地的途中坠海,机上38人全部遇难。“我差点就搭乘那一趟飞机了”,胡淼说,飞机失事的时候,北极地区正处于极夜。胡淼说,极地科考事业就是这样:接纳残酷,前赴后继,生生不息。
辣椒开始结果了
胡淼说,等到自己种的黄瓜、辣椒、茄子采摘时,拍图片给我,让学校的同事们分享一下南极丰收的快乐。(程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