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社区养老,枝叶虽小总关民---我校社区养老规划设计学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说感想谈研究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9-11-07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上海之行考察的第二站是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他仔细察看老年助餐点等,了解社区养老等便民服务情况。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总书记的指示将我们的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我们从事的社区养老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于一凡、姚栋、司马蕾等学者表示。

针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活动空间渐渐缩小,对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的依赖日益增强等特点,我校于一凡、姚栋和司马蕾等学者近年来深入研究社区层面的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住宅的适老化改造等。“技术规范和设计规范的适老性安排,要求对动态变化中的老年群体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更加深入的研究,理顺相应的推进和保障机制,推广适老化设计、潜伏性设计等等。我们这些年来展开的社区养老服务和环境适老化研究和实践,包括在不同类型的社区开展基础调研、为决策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开展促进健康和积极老龄化的科学研究,以及直接参与规划设计实践等。”我校老龄城市研究中心(ACL)和全龄友好社区研究中心(AFC)主任于一凡教授告诉记者。

据悉,于一凡团队近年来开展的养老规划研究包括世界银行合作项目“智慧养老与规划设计的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区建成环境促进健康老龄化的规划响应”“生态型城市住区的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研究”;住建部决策咨询项目“全国养老服务设施调查”“我国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建设研究”“我国地方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全国老龄办政策与理论研究项目“社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指南与评价标准”;以及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既有社区应对居家养老的宜居对策研究”“浦东新区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研究”等,内容涉及政策研究、社区调查、标准制定、社区养老规划与涉及等广泛领域,仅主持或参编的国家标准就达5部。于一凡说,我国城市养老服务和适老化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是服务滞后于需求、政策滞后于行动。相对与养老机构而言,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提升社区居住环境的老年友好水平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徐汇区嘉善路老年人无障碍居家空间改造

姚栋从事社区养老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实际操作中,近年来发表了一系列涉及社区养老的论文,记录了他参与社区养老的规划事件工作足迹。以全龄宜居社区为目标,他提出“社区复合养老设施”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新类型。“我们的努力就是要把原居安老的需求变为不出社区就能实现的日常。”姚栋告诉记者,以通过“在做中学”培育社会责任感的立德树人目标,同济大学建筑系设立了中国内地建筑院校第一个“服务学习”课程。依托“服务学习课程”,在过去5年间调查了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上百座老旧小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了解现实需求与问题。姚栋带领服务学习课程的学生完成了社区复合养老设施——徐汇区南丹邻里汇的设计和建设,为老龄化社区全龄融合创新社会治理走出了实践新路。

 

社区邻里节

司马蕾曾留学日本,深入日本社区探究当地养老的种种好做法。她在日本就曾参与社区养老设施策划、设计、运营等工作,回国后继续从事以社区养老设施为主要对象的研究与设计工作。2014年10月落成的“万颐·智汇坊”,理念上贯彻“居住、日托、上门服务”的三位一体社区养老设施理念,并与业主共同设计了“社区嵌入式”的养老设施新概念。完全居家式的风格、场景的精细化设计等使“社区嵌入式”一词随着该设施播及全国。2018年投入使用的武汉悦达社区“楠山有约”社区综合养老机构,是当地第一家互联网+居家养老示范网点,该项目较好地实现了社区型养老设施从“嵌入社区”向“融入社区”理念的升级——服务内容更丰富,设计风格也更简洁时尚,吸引年轻人也纷纷光顾。

 

智汇坊

“社区适老化的规划与设计,体现的就是城市的治理水平。”学者们表示。

于一凡介绍,2015年3月,上海市地方标准《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发布。2016年8月18日《关于推进本市“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本市将建成丰富多样、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全面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街镇层面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0家;社区托养服务类的长者照护之家,到2020年底根据实际需求在全市普及设置;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布点,在农村行政村地区加快设立延伸服务点或具有日间照料功能的场所,“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400家、新增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200家。这些都是应对老龄化的好办法。

万里社区长者照护之家

姚栋说,“十二五”期间的大规模养老机构建设已回应了老年人的突出需求,因此下一阶段养老服务的重点将转向应对大部分老年人的普遍需求。因此支持社区居家的养老服务将会成为近期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重点。发现老旧小区可用于养老服务的潜在空间资源,并利用上述空间提供促进全龄融合的服务。人人皆会老,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是公共服务的核心组成,也将是促进守望相助有温度的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

司马蕾告诉记者,面向未来的社区养老服务及设施设计应该以老年服务为主,兼顾社区整体;老幼看护一体化,提高社会资源使用效率,通过社会化服务解决家有老小的负担;并强化在宣传健康老化、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

三位学者都表示,社区养老设施的首要目标是帮助老年人克服社会关系萎缩条件下的全面需求。设施不必过度强调服务的“老年性”,因为这有时是一种年龄歧视,也使得健康的年轻老人对使用服务产生犹豫;应该加强宣传,规划其实就是社会治理的措施之一,宣传健康的观念、医学常识,所起到的预防作用远大于治疗,这项工作做好了可为国家免去巨大的医疗支出。(程国政)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