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励基金”名单出炉。经同济大学奖教金评审委员会、校友奖励评审委员会、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本科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初评,追求卓越奖励基金评审委员会终评,孙钧等24位同济人获得该荣誉。
一、追求卓越教师奖
孙钧,1926年出生于苏州,浙江省绍兴市人,现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名誉系主任、资深荣誉一级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岩土力学与工程、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2015年获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士(ISRM Fellow 2015)荣誉称号。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首批博士后合作导师,共培养已毕业博士生约80 人、出站博士后26人。是国内外业界公认的“地下结构工程力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内外发表期刊学术论文 380 余篇,专著11部、参编3部,合共1800万字,获授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7项,其中一等奖4 项。曾历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暨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现学会顾问、名誉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现名誉理事长)等学术职务。1997 年入选大不列巅剑桥世界名人录。
高绍荣,1970年出生于山东,理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主任。“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发育生物学与干细胞研究,在包括《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Cell Stem Cell》《Nature Cell Biology》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篇。研究成果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十大医学突破”和中国科协评选的“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和“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奖项。培养毕业的研究生5人入选优青以及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计划。
二、追求卓越服务奖
朱志良,男,1964年8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现任同济大学财务处处长。1988年进入同济任教,1995年起在学校人事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发展规划部、财务处等8个服务全校师生的管理岗位任职长达24年,工作内容涉及人、财、物和发展规划各个方面,成为熟悉学校情况的“活词典”。他关注高校发展规律,积极参与国家及上海市有关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大型设备开放共享等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为学校争取各类政策支持,在分管领域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绩效管理等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在教育、管理领域的核心刊物发表多篇高质量研究论文,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智多星”。他凭借多年来对政策的深入学习和研究,结合长期的管理经验,正确解读和把握各项政策,并积极、热心为教职工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乐为管理服务的免费“咨询师”,得到广大教职工的高度评价。
张云飞,男,1984年5月生,2007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现任云洲智能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教授级高工、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多年来,张云飞积极促进行业创新发展,主持编制行业标准6项,发明专利107项;获2013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2014黑马大赛全国总冠军,第八届中国青年创业奖,2016中国海洋科学技术特等奖。2014年入选“世界创新百杰”,获李克强总理的接见及肯定。
三、追求卓越学生奖(本科生)
郑珏鹏,中共党员,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2015级本科生。曾服役于武警湖北省总队第一支队,参与过“东方之星”沉船救援、湖北省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服役期间被评为优秀士兵2次和个人嘉奖4次;退伍返校后曾任2016级、2017级军政训练排长、连长;曾获得国家奖学金,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同济大学2019年青年五四奖章、2017年度人物提名奖、2016年度“励志之星”、优秀学生标兵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曾参与学校“同舟领航·追求卓越”优秀大学生报告会、学校入党启蒙教育的视频拍摄等活动;毕业后将赴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目前以合作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已接收EI论文3篇(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
杨扬,共青团员,软件学院15级本科生,上海青年桥牌运动员,同济大学桥牌队队长,同济大学数独谜题社副社长,曾任同济大学学生合唱团嘉定分团团长,同济大学学生会体育部干事,曾获校优秀学生奖学金,DI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全国一等奖,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女生专场铜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上海市学生智力运动会桥牌项目第一名等;曾入选中国青年桥牌女队,代表中国夺得2018年世界青年桥牌锦标赛冠军;曾担任全国大学生数独挑战赛上海赛区负责人,获最佳组织奖。她积极参与科创活动,作为负责人参加国创项目《面向自由行的旅游方案智能规划平台》并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铜奖,该项目还获得了Google中国教育合作项目及教育部-华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支持;交叉学科项目《面向大型全自动泊车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获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且该团队被评为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团队。
谷鹏,中共党员,汽车学院14级本科生,担任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14级2班班长、同济电车队核心成员、18级新生1班班导。大学五年期间获国家奖学金两次、上海市奖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获评同济大学优秀学生三次,优秀学生标兵一次;获评2018年同济大学励志之星;获评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支部书记;带领班级获评“同济大学优良学风标兵班”;支部特色项目——“网络党建”获评同济大学“三型支部”优秀项目,支部获评同济大学先进党支部;作为同济电车队核心成员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参加国际大学生方程式大赛(日本区),获得直线加速冠军;发表EI论文一篇,完成《四驱方程式赛车转矩分配与制动能量回收》创新项目;代表同济大学参加完成首批“知行中国——中美学生领袖学院”项目。
四、追求卓越学生奖(研究生)
林思琪,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直博生。围绕热电能源转换材料研究,在《Joul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篇,SCI引用近1000次,ESI高被引论文5篇,H因子16;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6篇发表于包括《Cell》姊妹刊及《Nature》子刊在内的IF>10的期刊。运用低声速及截止频率的概念设计低热导率材料,成功开发了多种具有潜力的新型热电材料,该研究思路得到国际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积极与领域学者交流,在国内外会议做口头报告4次、海报展示1次。鉴于在热电研究的成果,被国际热电学会授予2018 ITS Graduate Student(平均每年2名)和2017 ICT Best Poster Award。此外,还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博士研究生奖学金等荣誉奖励。乐于分享与学习,曾担任同济大学“博思论坛”嘉宾交流学术经验。
吴向阳,中共党员,医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博士期间以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发表文章(影响因子:41.577),研究成果得到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和癌症领域顶级学术期刊《Cancer Discovery》亮点报道,并入选“2018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以共同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及《Nature microbiology》(已录用)等知名期刊发表文章。作为主力选手多次代表同济大学参赛,曾荣获 “2019高校百英里接力赛(上海站)”团体第三名;“2018第四届Uni Run上海•跑入最美校园”(上海大学站)半程接力高校生组冠军,并在(同济大学站)半程接力蝉联高校生组冠军;2018年赴日本参加“中日大学生田径运动交流项目”。社会公益方面,截至目前个人累计献血2400ml。此外,还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同济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党员,同济大学研究生社会活动奖学金等荣誉称号。
李昂,中共党员,土木工程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防灾系研究生第三支部书记。曾获评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018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同济青年五四奖章”、美国土木工程师竞赛二等奖、全国优秀创新实践成果二等奖、华东结构赛一等奖等47个奖项。获批4项专利,1份软件著作权,已发表2篇SCI、3篇EI论文。在同济大学就读期间,担任了6年的学生党支部书记,曾带领支部获得过上海市教卫党委“优秀组织生活案例”、同济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6项荣誉。担任项目统筹,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带领来自五所大学的61名志愿者回到自己家乡农村,为当地建设一座60米长的贝雷桥,改善了当地农村孩子上学途中趟水过河的困境。
五、追求卓越教师提名奖
徐竟成,1961年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誉主任。带领实验教学中心在2008年获得第一批环境类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担纲的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组织和带领教学团队四次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曾获同济大学师德师风十佳教师、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等,主讲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获国家精品课程、同济大学“名课优师”、同济大学首批“立德树人”示范课程;主持国家水专项、世博科技专项和上海市科技攻关重点课题,获得国家世博科技领导小组颁发的“世博科技先进个人”表彰。主编、参编教材与著作1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担任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学/环境/资源/资源利用学科组副组长、上海市环境学会理事与水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彭震伟,1964年出生于上海市;工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城乡规划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获评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和第三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领衔建设的课程先后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为学院党委书记带领学院党政班子齐心协力,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个人荣获“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学院党委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并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促进一流人才培养。
六、追求卓越服务提名奖
沈玉琢,男,1963年9月生,汉族,安徽人,中共党员,现任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重大项目办主任。在岗二十年来,沈玉琢同志兢兢业业,始终奋斗在一线岗位,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全校师生的日常科研管理提供坚实的后盾。沈玉琢同志勇于开拓,全心全意为教师主动提供全程精准服务,在他的助力下,我校2018年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和经费数双双位列全国第三,“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校获批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增长率全国最高。沈玉琢同志是我校管理服务岗位上的典范和标兵,他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双一流高校管理工作者的责任与态度,以同舟共济齐奋进的执着精神,践行着一名科研管理人员追求卓越之路。
七、年度卓越校友
李月中,男,1963年9月生,1986年建筑材料工程系本科毕业,1989年水污染控制专业硕士毕业,现任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济大学校董、兼职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常州高新区首届”龙城英才计划杰出创业人才”“常州市杰出民营企业家”、常州高新区建设发展突出贡献人物等众多荣誉。多年来热心投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积极提供发展平台,为同济学子做讲座和报告,承办同济大学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高峰论坛,每年为基金会设立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已资助百余名优秀的全日制在读博士生。积极投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学校成立校企联盟,为学校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年资助十多名贫困大学生,至今已资助数百人。设立红领巾书屋,投身社会事业,积极履行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其带领的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获得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本人研究开发的多项技术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环保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三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省科技进步奖,市科技进步奖等。先后主持了两项国水专项,一项固废专项科研项目,两项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姚启明,女,1978年1月生,2017年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现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汽车运动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蓝青工程”导师。凭借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在国际赛车场设计领域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并持续多年保持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地位,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JENNYAO”自主品牌,为中国的汽车运动提供义务咨询1000余次,规划设计场地100余个,取得创新成果60余项,创造“中国第一”20余次,是国际汽联在全球范围内官方许可的12位赛道设计师中唯一的亚洲人,也是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她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赛道全部由外国人设计的局面,并大胆创新,改变了国际汽联沿用多年的防撞方案,开发的多功能防撞墙,不仅节约1/4的建设成本而且提高了非赛事期间的利用率。独立研发出赛车运动轨迹和赛道安全仿真系统,提出赛道危险区域识别算法,保障车手的生命安全,奠定中国赛道设计在国际上科学领先的地位。开发类“3D打印”赛道精密设计与施工技术,研发出十余种试用于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赛道防撞系统,解决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技术难题和高寒地区路面开裂的世界难题。多年来致力于各项公益事业,创办“大学生交通安全援助计划”,义务起草了首部行业规范,自筹经费编著中国首套《中国汽车运动文化》系列专著和科普丛书,并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设计贡献奖银质奖章”、中国汽车运动“匠人精神奖”、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突出贡献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上海市青年英才科创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感动同济提名奖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其领衔的创新团队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100个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干伟忠,男,1963年8月生,1983年工民建专业本科毕业,现任宁波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工程结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积极投身地方重大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攻关,成果丰硕,特别是攻克了确保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百年使用寿命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完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作为总课题《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国际领先研究成果1项、国际先进成果2项、国内领先成果2项,多项技术成果被纳入国家和交通部标准,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近年荣获交通部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科研奖八次,还曾荣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宁波市劳动模范、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表彰,入选2016年第1期《浙江教工》杂志封面人物。
周恒祥,男,1953年10月生,1981年德语专业硕士毕业,曾任职于同济大学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并在中、德多所高校授课,是在德国颇受尊重的中国学者。其所著的《德汉法律词典》《证书证件德译技巧》,编译的诸多中德法律规范等,被广泛应用于政府行政部门、大学高校等,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独立翻译大量中德成文法和法律文献,受到国内权威机构和学者的重视。此外,他作为德国的宣誓翻译与德国联邦司法部的特邀翻译,连续16年参与了自2000年中德两国总理签订《中德法律交流与合作协议》后开启的中德法治国家对话,是此项国家级重大交流项目中唯一参加时间最长的中方人员,为中德合作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还担任柏林同济校友会常务理事一职,参与组织、安排各类柏林同济校友交流活动,并曾多次作为讲座人,为在德同济校友与在德留学生等讲授关于德国法律语言与德国法律规范等讲座,深受好评。
匡彦博,男,1946年8月生,1969年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原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探索,主导实施自主施工安装凉水塔项目,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银奖。后任湖南省建委副主任,主抓湖南省建设和建筑行业,扶植优秀企业,把建设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勘察设计行业技术质量。此外,匡彦博不遗余力地开展校友工作,一直热心服务校友,历时三十四载,自1985年起,着手创立长沙校友会并担任会长,从长沙校友会的筹办、设立、运营,到近几年的迎新送新活动,他以自己的真心、诚心传承母校同心同德精神,用自己艰苦奋斗的亲身经历,给校友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匡彦博校友的号召下,长沙校友会秘书处真诚热心地服务校友,在满足校友的情感需求和事业发展需求的同时,努力做好凝聚校友的基础性工作,促使校友们不忘初心、扎实工作。
八、追求卓越学生提名奖(本科生)
陈鸿翔,共青团员,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曾连续两次获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同济大学优秀学生称号。在国际、全国、省级竞赛中获奖13次(省级一等奖5次),包括美国大学生物理竞赛铜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入选团体赛校队,为同济获得团体赛全国三等奖。他曾任院学生会副主席、在同济大学第40次学生代表大会当选学生委员,三次受邀主讲学术类讲座,并利用学业所长撰写多篇学习经验帮助同学,被同济数学青年、青春同济等公众号转发。他跨选15门其他专业课程,累计修课273.5学分,并自学完成物理系主要课程,第二名的成绩保研至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专业。
徐浩文,中共党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5级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曾获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同济大学“卓越杯”特等奖、上海市“知行杯”一等奖、上海市知行杯“三等奖”、同济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同济大学暑期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参与“探寻‘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的源头智慧——环境规制下浙江、福建两省乡村转型实践研究”“超越‘美丽’的乡村振兴之路——对浙江省9镇36村产业振兴驱动乡村发展的典型模式调查研究”“拼贴公园——微型公共绿地自主模块化设计实践”等项目。
郑哲,共青团员,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总绩点4.88地下系排名第一,毕业后赴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两次获同济大学优秀学生,连续三年获国家奖学金。在校期间共获国内16枚竞赛奖牌共8项一等奖,4项校级第一。包括: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物理竞赛银奖、同济大学应用力学创新竞赛全校第一等。累积获得60分创新学分。他积极参与科创活动,参加国家创新项目《一种新型泥浆试验装置》并完成装置研发,合作开发《笔画桁架》《基于python的有限元求解器》等7项实用软件。他热心公益事业,举办或参加多项公益项目:2017年参加云南六主村无止桥项目帮助边远贫困山区的修桥铺路,曾举办以书换画活动为山区孩子捐赠书籍等。
九、追求卓越学生提名奖(研究生)
瞿昕宇,共青团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4级直博生。和实验室团队自主研发DWELT室内定位算法,获得2016年微软全球室内定位大赛冠军,并于2018年再获该比赛“精度第一”。2018年在学校和导师的支持下,与实验室团队自主创业,将实验室成果产业化,成立上海导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CEO。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2018年首届高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精品成果展一等奖等国内外奖项,并担任“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馆定位导航系统建设、“智慧鸟巢工程”位置服务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学生总负责人。在将实验室成果成功产业化的同时,始终心系社会弱势群体,投身于城市无障碍建设,提出“数字虚拟盲道”的创新理念,并已应用到了多个城市无障碍建设项目中,帮助视障人士独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张艺帅,中共党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7级博士生。在校期间他不仅学业成绩优异,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先进集体及个人称号以及多项专业奖项等殊荣;他作为主要科研人员参与城乡规划项目近20项,发表论文10篇,参加国际会议10余次,所作研究致力于发达地区的精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的转型探索,把论文与工作做在了祖国大地上。他在文艺、体育等方面表现突出,曾获“同声唱响”歌手赛冠军及多次校内篮球赛冠军,作为同济篮球队主力成员征战上海、全国高校联赛,为校争光;他曾多次在《一站到底》《最强大脑》等知名知识类电视节目中闪耀光芒,多次微博热搜量累计4亿以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讨论。他热心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利用自身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巨大的网络流量,积极参与同济大学网络支教《梦想课堂》、上海教育电视台《周末开大课》录制、高考动员演讲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宣传同济精神、传播同济“正能量”,相关图文阅读量达数百万,向全社会展现同济新时代学子卓越风采。
李兴,共青团员,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曾服役于武警湖北总队机动支队,参加“东方之星”客轮救援、2016湖北特大洪水抢险救灾等任务,获嘉奖、优秀士兵各两次。返校后致力于TBM性能预测研究和工程风险评估,克服高海拔、高温、岩爆等恶劣条件深入隧道施工一线,立足现场做科研,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8篇(一作4篇),参编专著1部,获2018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16届上海市运会(高校组)男子甲组太极剑冠军、太极拳亚军,2017年参加大学生武术锦标赛获上海赛甲组太极剑亚军,全国赛丙组太极拳第5名。任退伍大学生战友协会副会长、四平校区负责人,2018年军训五营营长,组建同济大学国旗护卫队,团队综合素质过硬,积极奉献担当,不懈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