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6日,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海洋环境工作组会议(PAME)在冰岛阿克雷里市组织召开了北极海洋垃圾专家研讨会,我校环境学院陆志波教授受我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自然资源部极地考察办公室联合委派,以观察员国专家代表身份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代表中方做大会报告。
据悉,本次会议的与会代表包括来自北极理事会除俄罗斯以外的七个成员国(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和美国)、观察员国(中国、德国、英国、新加坡)、其它国际组织(UNEP、European Commission、IUCN、OSPAR、GRID)以及意大利、荷兰等42名代表。会议由冰岛外交部、冰岛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及阿克雷里市政府共同承办,会议地点为阿克雷里市HOF国际会议中心。
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海洋垃圾专题研究报告的最新进展,该报告拟定于2019年5月向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递交。开幕式后,联合国环境署特别代表介绍了微塑料的国际性法律法规。随后,各国代表就海洋垃圾及微塑料的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展开讨论,话题聚焦海洋垃圾的来源途径、环境影响评估、传输路径与分布规律、各国的响应行动等四个方面,共发表了15个专题报告。
会议第四部分,主办方在建议、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环节,增加了我方关于第八次北极考察成果的详细介绍。陆志波介绍,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部署,按照国家北极考察计划安排,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了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开展北极航道和北冰洋环境科学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由96名队员组成,于2017年7月20日乘“雪龙”号船自上海出发,10月10日返回上海,历时83天,总航程逾2万海里,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实现了我国首次环北冰洋科学考察,开展了海洋基础环境、海冰、生物多样性、海洋脱氧酸化、人工核素和海洋塑料垃圾等要素调查,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首次开展环北冰洋考察;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并在北冰洋公海区开展科学调查;首航北极西北航道,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海洋环境和海底地形调查;首次在北极和亚北极地区开展海洋塑料垃圾、微塑料和人工核素监测等。此次考察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北极海洋环境业务化调查的区域范围和内容,对我国北极业务化考察体系建设、北极环境评价和资源利用、北极前沿科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陆志波的介绍获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肯定,会后包括芬兰、挪威、意大利、德国及部分国际组织表达了进一步推进极地海洋微塑料领域国际合作的意向。
北极理事会海洋环境工作组(PAME),是北极理事会下六个工作组的重要成员之一,其旨在从陆地和海洋两个方面的行动入手,为保护北极海洋环境提供政策和非应急性污染防护和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策略层面的协调、计划制定、评估和指导,协助已有国际规章制度的推进等。
陆志波介绍,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是由美国、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及俄罗斯8个成员国组成的政府间组织,主要协商讨论与北极有关的事务。中国于2013年正式成为观察员国。他表示,积极主动地参加北极理事会的相关工作会议是我国作为观察员国的权利和责任,将大大有利于掌握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后续的国际行为规范,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冰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