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环境双生态,共享和谐好风景”暑期实践队一行八人,到达中国第三大岛——崇明。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在崇明团县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计划用五天的时间,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采访及宣讲的方式,以获取足够的数据样本,对崇明构建和谐社会、农村社保、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及三峡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下午,实践队成员先后参观了崇明规划馆和崇明博物馆,对崇明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及历史沿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未来几天的详细计划。
次日,按照预定计划,来到崇明最大的庆成菜市场,开展“崇明的明天更美好”主题调研活动。包括在当地群众中进行了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村社保”为主题的调查问卷,以调研当地群众对十七大构建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的了解程度,同时采用展版和发放宣传手册的形式,主要针对农村人口普及了国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并开展“崇明的明天更美好”大型寄语活动,广泛征集当地群众对崇明未来发展的建议、意见及其展望。在接近五个小时的主题调研活动中,共完成问卷约200份,收集寄语上百条,充分表现了当地群众建设崇明的热情和对暑期实践活动的肯定。
在崇明岛第一村——前卫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实践队成员先后查访了瀛州古村、上海野生动物园幼驯养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生态循环链示范区、垂钓中心等旅游景点,针对前卫村的旅游开发情况采访了约100位游客,多数游客对前卫村的生态旅游硬件及软件设施表示了肯定,同时提出包括改善交通状况等在内的数十条有价值的建议。
在崇明国家地质公园——西沙湿地,实践队成员实地考察了生态保护的情况。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于2005年9月19日正式建立,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雄踞于万里长江的入海口。主要调研了游客对西沙湿地的了解情况,并收集对崇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在调查中了解到,游客对于西沙湿地的生态作用并没有深入的认识,该湿地的科教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游客普遍认为崇明的交通状况及景区配套设施的配置还有提升的空间。下午,实践队一行走访了绿华镇的部分三峡移民,对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回访,对反映出的农业技术支持、文化差异、子女教育及就医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同时进行生态农业调研活动。移民普遍对崇明县政府的安置工作表示了肯定。
本次暑期实践共历时五天,共完成调查问卷约500份,收集“崇明的明天更美好”寄语上百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实践队所有成员经受住了酷暑的考验,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