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我校环境学院承担的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水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检测新技术及微生物降解抑制机理研究”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基于本项目支持,环境学院“环境分子科学实验室”三年内在Proteomics、Biophys. J. 、BMC Struct. Biol. 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研究成果包括:建立了PAHs测定的在线SPE-HPLC法,灵敏度和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通过体外分子作用实验,探索了多种POPs及其衍生物的致毒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POPs的分子-细胞-组织毒性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3株菲降解菌,并与大肠杆菌对照研究了菲的跨膜差异性,提出了普通微生物膜障碍效应,探索了非极性亲脂有机物细胞跨膜输运路径。
与会专家对本项目的成果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认为POPs类有机物的分子与细胞毒性过程研究特色突出,并建议市科委给予后续研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