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丁玲与上海”为主题的第十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8月17日在我校中法中心报告厅开幕。中科院院士、我校新任校长裴钢,中国丁玲研究会会长张炯,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丁玲的老伴、年逾九旬高龄的陈明老先生也到会讲话。开幕式由我校党委副书记陆敏恂主持。


裴钢校长在讲话中说,刚来到同济大学就有机会参加一次文学的盛会,感到十分高兴,此次研讨会也是同济大学百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同济大学虽以工科著称,但百年同济曾有过辉煌的综合性大学的历史,包括文学方面。目前,同济大学已经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框架,人文学科已经构建了自己的体系,文科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他表示,科技与人文的交融十分重要,这样的研讨会不仅能推动学术研究,也有利于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王安忆从与丁玲先生的初次见面谈起,她说,丁玲先生对年轻人要求严格,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给她留下了难忘印象。
从著名女作家丁玲一生的创作轨迹可以看出,上海是她走向革命的起点、走向文坛的起点,正是在上海,丁玲成长为一名革命女作家,上海奠定了她一生的革命立场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上海在她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
在三天的会议期间,来自海内外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将从创作研究新视角、左右评说、交游考与史料发现、女性文学的视野等多个单元展开广泛深入的交流,进一步探讨丁玲在上海的生活与创作。
张炯表示,今天研讨“丁玲与上海”,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上海对丁玲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影响,更好地认识她与中国共产党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关系,更好地认识她在上海的创作在她整个创作中的地位和意义,还要更好地认识她作为革命女作家在当时世界革命运动中的影响和意义。
作为此次研讨活动的组成部分,丁玲生平文物史料展将于8月19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开幕。代表们还将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左联纪念馆、丁玲故居等。
本次活动由我校与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国丁玲研究会共同主办,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左联纪念馆、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局协办,我校中文系、中国文学中心承办,中国作家协会发来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