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百花争艳春满园———院系本科教学工作特色掠影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07-11-24  浏览:
        如何培养视野开阔、境界高远,具有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这是同济大学近年来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它简约地被表述为“知识•能力•人格”的新时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作为一所拥有9大学科门类、82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之间差别巨大,各学科如何针对各自特点,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各院系的探索个性突出而又契合主题,共同演奏着新世纪人才培养的宏大乐章。

细化知识能力人格
        “知识——工作的基础”、“能力——发展的源泉”、“人格——正确的方向”,这是电信学院对同济人才培养模式的解释。按照这个理解,学院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细化为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电子技术、离散数学等数十门课程为内容的基础知识平台,电子科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近十门课程为内容的专业知识平台,高性能计算、嵌入式系统、信息传输、传感网络、智能控制、车辆电子、移动通讯等组成的学科知识平台……“电子信息技术一日千里,本科生要获得过硬的本领必须千锤百炼,与时俱进”,该学院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学校专门划拨一栋大楼作为电信实验楼,学院也建立起基础和专业实验平台在内的教学实验中心,同时与微软、摩托罗拉、IBM、西门子、华为等知名企业联手建立领域实践环境。
        不仅电信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医学院、机械学院、交通学院、材料学院……全校各院系针对各自的特点,从硬件、管理、机制等关涉人才培养诸方面纷纷细化学校人才培养理念。
        民族精神、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乃至良好的学术品格如何养成?“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同济园里,莘莘学子们积极参加“师恩、师爱、师情”演讲,开展“师德师风优秀教师”、“心中可爱老师”评选,对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老师们由衷地敬佩;马在田、汪品先、项海帆、沈祖炎、顾牡……这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领头的教师队伍成为了年轻学子们可亲可学的身边楷模。

彰显特点 百舸争流
        海洋学院每一届学生都要学习地球物理学概论、地球科学概论这两门入门课程,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两门课程每一年雷打不动的都是院士讲授,他们的名字是:马在田、汪品先。而这只是同济大学各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努力建设“在国际学界代表中国的学科发展水平,在国内学界代表国际学科发展方向”的建筑城规学院,教学中国际合作的深度、广度自不待言,教学创新基地建设同样扎实而有效。近年来,该学院在学校内外相继建立起包括美术教学实习基地、传统建筑测绘实践基地、上海优秀历史建筑资源调查实践教学基地、中国传统家具教学基地、城市规划综合实践基地、风景区规划综合实践基地、艺术教学基地(陶艺工场等)在内的10个创新教学基地,“一切为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该学院院长吴志强说。
        “轮流蹲组制”,你能把它和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吗?它就是同济化学系的教学方式之一。其主要做法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学生以一学期一轮换的方式,接连三个学期可以走进不同的课题组蹲点学习,参与课题组所有的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这种模式与(18+10)毕业论文模式(即在四年制本科生普遍实行的18~20周毕业论文、设计、的基础上,增加10周时间,加强学生阅读外文文献、掌握国际科技前沿动态等,以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共同构成了化学系独特的人才培养框架。据了解,得力于这些措施,化学系毕业生近四年的就业率都在97%以上,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纷纷来函要求该系推荐免试硕士生,该系考取美国的西北大学、麻省理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不在少数。
        传播学院的媒体、影视专家授课制,环境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汽车学院依托重大项目和良好的校企关系纷纷在校园内打造出一个个条件优良的人才孵化器。

人才培养:知路遥而加倍努力 
        刘锐本是海洋地质专业2000级一名普通的新生。得益于该学院的导师制,进入郑洪波教授门下开始了学习和科研活动。2004年获得学院本科科研基金资助,同时加入郑教授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荷兰科学联盟项目,并到郑州参加野外工作。刘锐渐渐露出头角:毕业论文获得2004年6月同济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同时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2006年5月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奖。目前他已经发表论文3篇。据统计,海洋学院近年来实施的导师制作为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制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2007学年157名本科生参与了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研究,占本科生总数的71%;2004-2007学年本科生在核心专业刊物上共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评估是为了促进我们找不足,上台阶。”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李国强表示,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人才培养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在采访中,记者不断听到类似的话语。
        知路遥而加倍努力。今年以来,环境学院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长江下游典型城市二氧化碳减排项目”以其现实意义吸引汇丰银行40万元资金;汽车学院目前承担包括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内的各种重大课题,“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SOC估算方法研究、生物柴油汽车适应性研究等项目……这些项目中都有本科生参与。”学院院长余卓平说。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