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宜宾市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之际,10月27日晚,同济大学版歌剧《江姐》四川巡演活动走进宜宾,在酒都剧场唱响。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振华,市政协主席葛燎原,市委副书记吕晓莉、邓正权,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建平,同济大学学生处、团委、艺术传媒学院、同济大学四川校友会负责人等观看了演出。

这是校地共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深化校地合作的又一探索。宜宾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及全市各界干部群众1400余名现场观看,希望通过《江姐》的演出进一步深化同济大学与宜宾的合作,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实干争先、富民强市,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大力量。
歌剧《江姐》根据红色经典小说《红岩》改编,《红岩》的作者杨益言是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44级校友,四川人。主人公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出生于四川,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四川省著名的革命烈士,曾经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守党的秘密,1949年11月14日壮烈牺牲。
同济大学版歌剧《江姐》于今年6月16日在校内首演,并已在川进行了多次演出,受到了极大好评!参加演出的演员中除个别老师外,大部分均为同济大学学生,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对“红岩精神”的诠释和理解。由于在上海参加首演的部分学生已毕业,为了准备好赴川巡演,学校专门又招收了部分角色的演员。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演员们利用业余时间抓紧排练,相关的唱段唱过200多遍。
此次赴宜宾演出可谓颇费周折,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原定飞往宜宾航班屡次被取消,团队被迫拆散成四支小分队,分别飞往泸州、重庆、成都。这突如其来的困难并未阻挡同济师生前进的脚步,大家通宵赶路,马不停蹄,终于在演出前五个小时于宜宾酒都剧场顺利会师。还来不及做任何休整,演员们就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专业的舞台素养立刻投入到演出前的准备之中。当晚,所有人满怀热忱,以最佳的演出状态为宜宾的1400余名观众奉献了一台高水准的歌剧表演。演出结束时,观众全体起立鼓掌,感谢同济大学师生带来的精彩表演。
这次演出前所经历种种磨难的考验,对所有剧组的同学来说一定会成为一次深刻而难忘的体验。为了舞台上最终的完美呈现,大家团结一心,克服困难,体现了整个团队的强大的协作能力和精神素养,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红岩精神”,展示了江姐坚韧不拔的力量给当代年轻人带来的正面影响。
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说:“宜宾与同济渊源深厚,同济给予了宜宾很多关心、帮助和支持,这份情,宜宾将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同济大学,今后也欢迎同济大学师生常来第二故乡做客和开展社会实践。”
10月28日上午,同济师生来到了同济大学的第二故乡——李庄进行参观以及校史学习。同济与李庄的真切情感早已在战火纷飞的历史中融会贯通,同舟共济的精神与迎难而上的“红岩精神”本就是一脉相承。徐建平,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向李庄中学支教的同学们了解生活情况并进行亲切的座谈慰问,同学们也认真汇报了工作及教学情况并表示:“能为李庄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也非常感谢学校可以把这份责任和磨练的机会交到自己手中,自己一定不会辜负同济大学和李庄中学的厚望,努力、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们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汇报内容,并对于他们积极、热忱的工作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

“回忆走过的道路,我感到无比的自豪;看到全国的胜利,我感到无穷的力量;能把生命献给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我感到无上的光荣!”剧中江姐在英勇就义前的这段台词,充满了对党、对国家、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充满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同济大学师生的这次宜宾之行可以说是一次革命精神的锤炼洗礼,更是一次涤荡心灵的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