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孙钧院士执教65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我校中法中心举行。校党委书记杨贤金,党委副书记马锦明、姜富明,副校长顾祥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原常务副校长李永盛、陈以一,土木工程学院及地下建筑与工程系负责人和师生代表近百人与会。
杨贤金发表讲话。他说,孙钧院士长期从事岩土力学、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学科的教育与科学研究,是国内地下结构工程力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早在上世纪60 年代初,他领衔的学科组就逐步建立和开拓了土木工程新的学科分支“地下结构工程力学”,他带领团队在岩土介质材料流变学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对发展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作出重大贡献。上世纪90 年代,他又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城市环境土工学,并出版了研究专著。他说,孙钧院士长期担任校内外各种教学、学术职务,桃李满天下;始终坚持学科发展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同济传统,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他是同济人的杰出代表,是同济大学的一面旗帜,是全校师生员工学习的榜样。
顾祥林宣读了钟志华校长的贺词:“六十五年来,您潜心治学,取得丰硕成果,您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建设与生产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您提携后进、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您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广大同济师生学习的榜样,更是同济精神的最好诠释。”顾祥林还一一历数了孙钧院士的故事:90岁高龄,每年出差几十次;国家每有重大工程,总是踊跃担当;380余篇论文,十余部学术专著。这样一位著名学者,“每次我去看他,他总是高接远送,每次都从孙老师那里获益良多”。
年轻学子们为孙钧院士和夫人献上祝福的鲜花,中国矿业大学何满潮院士、同济大学卢耀如院士、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刘千伟、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应名洪、土木学院院长赵宪忠、孙钧讲座基金会理事长李永盛等分别致辞,回忆了师从先生学习、与先生共事的往事,会场内不时发出欢悦的笑声、热烈的掌声,气氛融融暖如三春。
随后举行的学术思想研讨会一直延续至下午,谢雄耀、李杰、桥本正、何满潮、朱合华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最后,孙钧院士作了题为“岁月悠悠 旧忆难忘”的报告,回忆了自己参加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崇明桥隧、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点点滴滴。
当天,纪念文集《流金岁月——祝贺孙钧院士执教六十五春秋文集》首发。该文集由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编纂,我校出版社出版。这本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不止简单地选录了近十年来先生与弟子们发表的数十篇代表性专业学术论文,而且还着重展示了先生在工程教育和科研实践方面的改革思想、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及其致力于对岩土力学与工程以及隧道与地下工程学科前沿的产学研发展与工作进去上的许多思考,还反映了行业、媒体和学生们对先生的衷心评誉与感念。
孙钧院士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工学士,1956年师从前苏联专家斯尼特柯教授攻读钢桥结构获副博士学位,1980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我国首批(1981)博士研究生导师和首批(1986)博士后导师。1991年当选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现任同济大学一级资深荣誉教授(2007)、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名誉系主任。历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暨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现任名誉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学会顾问、名誉理事),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员会荣誉委员;还曾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土木、建筑、水利、环境、测绘等学科综合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委员会土建学科评议组组长,中国自然科学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