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高校巡讲活动”在我校129礼堂举行。四位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当代雷锋”郭明义、“现代版焦裕禄”文建明、身边的“提灯女神”王文珍、“80后公厕管理员”李影作了专题报告。中央文明办、上海市文明办、部分省市文明办领导和代表,我校常务副校长陈小龙、党委副书记李昕,以及校宣传部、学工部、文明办负责人出席活动。这次主题报告会也是我校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式的一次有益探索。600多位师生聆听了报告会。

中央文明办协调组组长助理木克热木·米力克发表了讲话,她指出,组织全国道德模范巡讲是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促进全社会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举措。她介绍了此次全国巡讲的四位道德模范的基本情况,强调道德力量对人们的重要性。她希望通过高校巡讲这个平台更好地加强道德建设,促进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
陈小龙常务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在全校上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学雷锋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喜迎同济大学105周年校庆之际,全国道德模范高校巡讲报告团来到同济大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指出,同济大学10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同舟同济、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同济精神,同济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105年来,同济师生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医学济人、工学济世,为民族科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表示,全校师生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把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弘扬传播同济精神,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与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努力成为教书育人的模范履行者,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舟共济、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努力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精英人才。
李昕副书记讲话指出,全国道德模范来到上海,走进同济大学,为我们广大师生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同济师生树立了优秀的道德榜样。他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认真学习全国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他号召大家把学习雷锋精神与实践“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同济精神相结合,在同济校园内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
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李影、王文珍、文建明先后以《一辈子当“雷锋传人”》、《用诚实劳动创造自己的生活》、《用爱心高擎南丁·格尔的希望之光》、《永远把老百姓装在心中》为题作了报告。四位道德模范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引起广大师生强烈共鸣,赢得现场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校师生代表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严长征,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李昌斌,设计与创意学院2011级硕士生宋忆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级本科生杨露等分别发表了感言。师生们表示,郭明义等道德模范为我们树立了丰碑,他们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他们那种无私无畏、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他们那种心中始终惦记着人民群众,乐于助人、温暖他人的崇高品质,就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好体现,就是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师生们认为,作为同济人,一定要向道德模范们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践行雷锋精神,践行同济精神,接过模范们的旗帜,同舟共济、追求卓越,立足本职岗位,抓好学习,干好工作,做好奉献,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让人生在服务祖国人民的事业中闪光!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摘编:

郭明义:“做雷锋传人是我一辈子的奋斗目标”
郭明义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曾是辽宁省“青年红旗手”。入党30年来,郭明义时时处处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郭明义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来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郭明义只是一个普通工人,收入很有限,但在妻子和女儿的支持下,他积极投身希望工程、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等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工作29年来,他共捐款15万多元,资助了200多名特困学生;无偿献血29次,捐献血小板49次;12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样本采集活动,2900多名矿工响应。他因此被工友们称为“郭菩萨”、“活雷锋”。给别人捐款,他从未有过丝毫犹豫。而对自己,哪怕花一分钱也要再三掂量。他家至今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住在矿区附近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他发起成立了全国人数最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他的妻子、妹妹、妹夫等也都加入了献爱心活动。2011年3月,郭明义借助微博平台把助人为乐的快乐和幸福传递了出去。6月12日,他在网上发出了在世界献血者日参加无偿献血的倡议,短短2天就有2600多万网友看到了这份倡议书。当天3000多名志愿者献血60多万毫升。这让他更加坚信:道德力量无穷,天下好人多。郭明义不仅自己无怨无悔地无私奉献,还带动身边工友和全国各地志愿者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爱心团队。目前,郭明义爱心团队下设的希望工程郭明义爱心联队、郭明义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郭明义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大队等7个大队,全国已有4万余人加入到郭明义爱心团队。郭明义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荣誉称号。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文建明:“这辈子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满意”
文建明是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的镇党委书记,在乡镇摸爬滚打30年,他先后在8个乡镇工作,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16年。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干农村基层工作。文建明回答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他深知农民的苦。他尽职尽责、扎实苦干,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攻坚克难、发展富民,探索总结出一整套有利于农村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被作为“城南经验”广泛推广。2003年,文建明刚到城南镇任党委书记。城南镇债务缠身,社会矛盾较突出,上访多,治安差。 “靠个人,只能靠一时;建机制,才能管长远”。他推出“村财镇管”制度,设立镇统管结算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账务直接核算到机关单位和农户,“口袋账”、“包包账”变成了明白账,共追收欠款658万元、追缴违纪经费32万元。至2009年底,镇、村基本无债务。2005年,他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后,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忠于职守、忘我工作,他用爱和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说,“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工作多久,但我知道这辈子最自在的时候,就是走在山头、田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老百姓认可、满意。” 文建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1年9月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

王文珍:用平凡的工作照亮患者的人生
2009年10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王文珍从胡锦涛主席手中接过“南丁格尔”奖章——一名护士所能获得的最高褒奖。王文珍被群众誉为 “身边的‘提灯女神’”,她像南丁格尔那样,用心灯照亮了无数需要帮助的生命。她是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从18岁护校毕业至今,已经在护理一线岗位上工作了31年。1993年10月,一个小伙子得了艾滋病,绝望地跳楼自杀,生命垂危。因为恐惧,很多年轻护士不愿意承担护理工作。王文珍说:“不能对任何病人另眼相看,让我来!”抢救时,患者的呕吐物喷了王文珍一脸,她没一句怨言。术后,她为病人洗头洗脸、剪指甲、刮胡子,病人排便障碍,她就戴上手套为他掏大便。有一次,一名维族小伙重伤昏迷被送到医院。患者身无分文,无法联系到亲友。“病人躺在这里,我们必须管!”王文珍立即组织抢救,保住了患者的生命,并悉心照料、端水喂饭。她还动员大家为病人捐款补齐医药费,在病人出院时,她又亲手买好车票送他登上回家的火车,她还把一张写着“注意事项”的字条从车窗递给那名病友。一次,一位农民工接受急救时身上没有带钱,王文珍垫付了医药费。病人出院时,她不但婉言拒绝患者还钱,还塞给对方400元,嘱咐他买点营养品。多年来,她为患者垫付医疗费、为受灾群众等爱心捐助共6万余元。2003年非典肆虐时,“不管有多么大的传染性,只要病人来了,我第一个值班!”王文珍奋战非典病房122天,护理发热病人3000多,3次放弃轮休。她说:“除非我感染,否则决不离开。”

李影:80后打工妹将公厕变为花园
1998年,17岁的李影从苏北农村来到上海打工,到上海后,考虑到文化水平不高,她给自己定了位:诚实做人,老实做事。期间她做过服务员、推销员、当过投币厕所管理员。2005 年24岁的她成为沪太路1170弄(龙潭小区)29号公共厕所管理员。当时,每月工资不到800元。有人教她“窍门”:“拿多少钱,干多少活”。但在李影看来,公厕也是一个文明窗口,越是脏、臭,她越要把它变得温馨、舒适、便捷,这就是劳动的价值所在。工资虽少,岗位虽小,但她工作热情不减。她从改善环境入手,一步一步提高公厕的服务水平。她个人出资购买了各种实用器具用于厕所内;她在醒目处张贴“温馨小提示”,使一座并不奢华的厕所处处体现出便民的雅致与体贴。在李影的精心打理下,她所管理的厕所里面,地板干净的可以反光,鱼缸、盆景这些在家里才可以看到的小装饰也出现在厕所里,厕所外面的空地上更是花香一片,公厕俨然成了一个别致的小花园。当观察到顾客特别是老年人用厕后,地面时常会留下尿渍,既容易产生异味,干了以后又不易清除,她自创“跟踪式”保洁法,即每来一位客人,就进行一次打扫,这样的保洁方式劳动强度很大,一天下来相当于走了数千米的路,但李影觉得能保持公厕干净无异味,自己累点也值得。她对体质较弱的用厕人员还坚持做到“搀一把,问一声,望一下,送一程”; 她的这一服务程序赢得了周边小区群众的交口称赞。小小公厕荣获了闸北区“十佳文明窗口”称号。李影先后获得“世博优质服务贡献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