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童大埙教授告别仪式在龙华举行

来源:交通学院   时间:2011-02-20  浏览:

  2月19日下午,童大埙教授告别仪式在龙华殡仪馆举行。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张惠新、全国人大常委冯之竣、铁道部总规划师郑健、校党委书记周家伦、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副书记鹿金栋、华东交通大学校长雷晓燕等敬送了花篮。原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毛经权,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校长裴钢、校党委副书记方守恩等参加了告别仪式。
  童大埙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11日22时37分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0周岁。
  童大埙教授1911年出生于上海崇明,1931年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到平绥铁路局工务处工作,1934年获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学习。抗战爆发后童大埙先生毅然回国,先后应聘于国立湖南大学教授、叙昆铁路工程局副工程师、滇缅铁路工程局工程师、重庆交通大学土木系教授、中央设计局交通组专门委员及昆明滇缅公路油管工程处副处长等职。抗战胜利后担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帮办。解放后,童大埙教授任教于同济大学,先后担任土木工程系教授,铁道工程系副主任,铁路、道路及桥梁工程系主任,上海铁道学院铁道工程系教授。1987年9月退休。
  童大埙教授1956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会,先后担任同济大学民盟支部主任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委员、常务委员,民盟上海市委顾问。先后当选上海市政协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童大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铁道工程专家,教育家。长期从事铁道工程科学技术研究及教育工作。是我国“铁道工程”学科建设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铁道线路养护维修、铁路现代化的积极倡导者。建国初,先后编撰了《铁路曲线及土方》、《铁道工程学》、《隧道工程学》等教材,使新中国有了第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铁道工程专业教材。50年代初,童大埙教授自学俄文,翻译了《苏联铁路员工技术手册五卷》等科技论著,编写了《铁道线路业务及机械》。70年代后期,首次将轨道力学相关成果引入我国。1988年出版了新版《铁路轨道》一书,成为我国铁道工程教育的经典教材。童大埙教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工作了五十余年,培养了大批铁道工程技术专家和学者,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