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首届“中欧工程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开幕(图)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0-09-04  浏览:

  由教育部与欧洲工程教育研究联盟共同举办、为期两天的首届“中欧工程教育研讨会”,9月4日上午在我校中法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国内首批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的18所高校、12所欧洲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学校的代表出席论坛,共同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新工程教育观念,改革工程教学模式,扩大社会合作”这一主题。 

""


  开幕式上,教育部与欧洲工程教育研究联盟共同签署了《关于中欧工程教育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决定由与会的中方18所高校和欧方12所高校共同成立“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以此推动中欧工程类院校在各学历层次工程人才联合培养、教师培训、教材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长期稳定合作,共同致力于高素质高级工程人才的培养,并促进中欧工程教育专业互认。双方将着重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交通与清洁能源汽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等、创意设计等十个重点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交流。 
  据介绍,“中欧工程教育平台”设主席两名,任期一年,由双方合作伙伴大学轮值担任。中国和欧洲将分设“中欧工程教育平台”秘书处,任期五年。第一届欧方秘书处设在瑞典皇家工学院,中方秘书处设在同济大学。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欧洲工程教育研究联盟代表、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校长Antonio 
Serra,瑞典皇家工学院副校长Ramon Wyss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林蕙青在讲话中表示,此次研讨会是教育部与欧洲工程教育研究联盟在工程教育领域深化和拓展合作的新尝试,也是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行动之一。相信通过“中欧工程教育平台”的建立,双方今后能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致辞

""
欧洲工程教育科研联盟代表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校长Antonio Serra致辞

""
瑞典皇家工程学院副院长Ramon  Wyss先生致辞

  此次研讨会由“全球化背景下的欧洲和中国工程教学”、“工程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大学创新面临的内部机制挑战”、“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育”等四个议题组成,每个议题均包含主题报告和讨论两部分内容。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桔在题为“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路”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未来我国工程教育将更加注重服务国家战略,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更加重视工程人才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我校校长裴钢在主题报告中表示,培养一流的工程师一定要有国际视野、国际经验,同济大学十分高兴加入这一中欧工程教育联盟。同济大学将在已有的与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教科文组织两机构等建立起的合作平台基础上,增加更多合作平台,促进学校工程教育的发展。 

""


  欧洲12所成员高校分别是:瑞典皇家工学院、芬兰阿尔托大学、瑞士洛桑高工、德国卡尔斯鲁尔大学、德国达姆斯达特理工大学、荷兰爱英特霍芬理工学院、比利时鲁汶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学院、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此外,西班牙埃塞德商学院也应邀出席会议。 
  国内18所高校分别是: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 
  本次研讨会由瑞典皇家工学院和我校共同协办。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选,我校副校长董琦、陈以一等也出席了研讨会。上海东方网4日对研讨会进行了全程直播。5日研讨会将移至上海世博会瑞典馆召开。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