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创建节约型校园——教学科研综合楼节能亮点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06-07-13  浏览:
  我校教学科研综合楼位于四平路校区东北角,东临城市主干道四平路,南临校行政北楼,西临校园东大道及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临城市道路国康路。
  结合区域环境条件和建筑自身形态功能构成的要求,综合楼建筑主体平面呈正方形布局,楼层功能平面以L形为主,每三层对应形成竖向基本功能单元,竖向单元在相邻处呈90°旋转,形成螺旋形上升的大型中庭,并在每个基本单元顶部楼面嵌入异形大空间功能区,构成外形简约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的建筑体。
  教学科研综合楼作为我校校园内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其集教学、科研于一体和大量的异型空间的建筑特点,决定了它的节能设计对大楼日后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空调系统的能耗往往占到建筑日常能耗的50%以上,所以,采用合理的空调系统对本大楼的建筑节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科研综合楼采用的节能措施有:冰蓄冷系统、中庭通风系统、竖向新风排风系统、座椅送风方式的置换通风空调系统、底部侧送风的分层空调系统、变频供水系统、BA自动控制系统。
  综合楼建筑中部有一个贯穿整栋楼的中庭,在这个中庭的周围以螺旋型上升布置着七个小中庭,在大中庭的顶部设计了8扇电动启闭的自然通风窗和四台风量为4090m3/h·台的机械通风风机,每个小中庭的底部均设置了多扇可开启外窗。夏季夜晚,可利用机械排风风机在整栋大楼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自然通风效果,充分利用晚间的自然冷却效果将夜间空气具有的冷量储存在建筑内,以降低白天空调的冷负荷;同时也可利用机械通风进一步排除集聚在大中庭顶部的热负荷,降低空调的运行能耗。春秋季节可利用顶部的自然通风窗来达到夜间通风的效果。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