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学子走进西部践真知

来源:   时间:2005-02-02  浏览:

(2005-02-02)

  到云南元谋支教,27名大学生参加了;志愿服务西部,22名大学生奔赴了;到西藏、到河北、到重庆,参加支教、支医、搞建设,以及各种项目的志愿服务。自1995年第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甘肃定西的土地,我校开展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活动将近10年。10年来,伴随着服务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化,一批又一批我校青年学子,怀着满腔赤诚和报国之志,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学科专业特长,服务西部经济建设。
       2004年4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刘英俊在结束了为期8个月的援藏志愿服务之后,毅然放弃了条件优厚的录用单位,向团西藏区委和拉萨市建设局递交了留藏工作的申请。而此前作为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他,已经因在西藏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自治区领导的好评。8个月的志愿服务点燃了刘英俊内心炽热的青春之火,他说:“留在西藏工作更有意义。因为这里更需要我们这些专业技术性强,堪当时代重任、勇开风气之先的青年大学生。”
       刘英俊的故事在校园里广为传诵,同学们不仅敬佩学长的勇气,更深刻地领悟到,服务西部光靠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更要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在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学校在常规志愿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组建起“专业志愿者”队伍,以学校优势学科群为依托,在大学生的亲身实践中,发挥高校服务当地经济的智力辐射作用。比如,环境学院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三峡万州移民工程献计献策,引导学生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关注专业的发展方向。
       我校MBA研究生陈洪涛,在云南省参加志愿扶贫期间,担任了孟连县勐马镇镇长助理。他和同伴们深入贫困村寨,了解当地教育状况,建立起贫困学生档案,为自己正在建设中的助学网络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有着大型企业集团、外资单位工作的经历,受过MBA教育的陈洪涛,在企业管理领域也有丰富的专业特长。通过调研,他了解到县里一家大型橡胶生产企业正面临危机,于是陈洪涛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橡胶公司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带领橡胶公司的高层领导到上海实际考察,协助他们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使得企业利益免遭损失,受到了企业员工的爱戴。
为使服务西部工作做到经常化,思政工作更富实效性,学校在积极推进各种形式西部志愿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志愿服务基地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了云南元谋、甘肃定西、重庆万州等多个服务基地。
       实践表明,基地化建设可以将短期内不能完成的实践项目带回学校继续完成。重庆万州处于三峡库区腹地,三峡工程对区内环境的影响较大,我校学生已连续多年赴万州开展志愿服务。建立基地后,有许多不能在当地及时解决的环境保护问题,志愿者们就在当地采集样本,再回学校集中科研力量继续攻关,最终形成科研成果服务当地。在云南元谋,同济大学的研究生以学生科技服务的方式展开调研,经过两地多次往返,数次接力,形成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云南元谋城镇化之路的研究》报告,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学校党委副书记虞丽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形成知、行、感、悟的统一,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验、感受和领悟,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动力,确定人生目标定位。”她指出,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非常深切地感受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既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抓手和载体,同时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由此形成的成果也是学校整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直接参加志愿服务的师生毕竟是少数,但是学校通过成果展示交流、广泛的宣传报道、举办报告会、座谈会、聘请担任辅导员、助理班主任以及各种形式的互动参与方式,“志愿者团队”在校内产生了明显的旗帜效应,“团结、互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虞丽娟表示,今后我校在进一步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将致力于搭建层次更加丰富的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平台,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稿件来源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