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西部的天地很广阔”——访服务西部志愿者周萍同学

来源:   时间:2005-02-02  浏览:

(2005-02-02)

  周萍,同济大学应用化学系00级学生,2004年6月份,在结束了四年的本科学习以后,她并没有象其他同学一样,留在上海或者是到其他大城市里谋求发展,而是远赴偏远的云南省思茅市澜沧县上允镇当了一名中学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见到了寒假期间回到上海探望同学的周萍。
       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去云南澜沧县上允镇这么偏远的地方教书呢?
       答:我一直都很想当老师,但是在毕业的时候没有拿到教师资格证。后来,学校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活动,组织我们听了几场赴西部支教的同学的讲座,我觉得,这很适合我。一方面是可以实现自己当老师的愿望和梦想,另一方面是可以锻炼一下自己。于是我联系了我们化学系的朱大章老师,又通过团委,填写了一些个人资料,经过资格审核后,最终被确定下来,04年和我一起去西部服务的志愿者我们同济大学总共是7个人。
       问:你到云南去教书,周围的人是怎么看的?包括你的父母?
       答:去云南当老师的事情,刚开始一直没有敢告诉母亲,怕她不同意。直到所有的手续都办好了,临上去云南的火车时才告诉了她。她很担心,问我能不能改变这个决定,我告诉她,自己很想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其他的同学也有的很不理解,问我去那么远的地方干吗?可以说,这件事情还是很有压力的。不过,我的性格是只要决定了的事情,不管有多少困难都应该去完成它。
       问:在上允镇,你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答:刚到上允,大概是水土不服的问题,经常拉肚子,后来就适应了。在这里,与原来的生活相比,有点单调,因为没有多少可供娱乐的地方。上允镇很小,最热闹的地方也就只有一条不太长的商业街。除了教书上课以外,我平时就是到学生家里做一下家访,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看书。
       问:既然教书是你的梦想,那么,在上允你的教书育人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答:我在上允二中教初三学生的化学课。尽管这里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学生流失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我们学校初一有八个班,初二就只剩下了六个,到了初三就只有四个班了。学生流失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家里太穷供不起小娃继续读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学习风气太差。上课时只有一半的学生在听课,另外的一半吵架、打闹,上课几乎无法继续下去。最初我对这种现象非常失望。没钱读书是看得到的困难,可是学习风气如此差,这种无形的困难让我简直是束手无策。
       问:那你后来是怎么克服的呢?这些有没有动摇你最初的信心?
       答:有一次家访时一个家长对我说:我知道小娃要读书,可是我家小娃读了初三,连农药怎么用都不会看,花那么多钱供他读书,有什么用!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想,在上允这个地方教书,有着实际的情况,毕竟有能力读到大学的孩子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那么,除了教授应试的一些知识以外,应该教给孩子们出了校门就能用得上的知识。此后,我便有意识地在化学课上加了很多和农业有关的知识。在讲到二氧化碳的时候,我便到街上买了些石膏,给学生讲解做豆腐的原理,有些只有在高中才能接触到的知识,也当作科普一样讲解给他们听,讲酸碱盐时,我就解释各种肥料的用途和用法,上到甲烷时,专门抽了一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解沼气的安全用法,我从林业站了解到,农村推行沼气很困难,关键是农民不会正确使用沼气,能够让年轻的一代了解沼气的用法,对推行沼气应该很有帮助。有时候,我还会教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或者是机械方面的技巧。这些实用的知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找到了一种当老师的感觉,同时,我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从深远的角度来看,农村的孩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才更符合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
       问:你在上允二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在上允,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感悟到了更为广阔的人生,对人生的幸福也有了新的理解,眼界也变宽了,西部的天地很广阔,这里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面。在上海读书的时候,接触的都是一些校园里的生活和都市的繁华景象,到了这里,看到的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许,我来这里教书并不能彻底改变这里的孩子的命运,但肯定能帮助他们对外界有更多的了解,能掌握一些科学知识。
       结束此次采访,我想起了化学系朱大章老师的一句评语:“象周萍同学这样赴云南支教的同学很多,我觉得他们非常可敬,因为他们并不是想要得到什么实惠,而更多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祝愿这些志愿者能在西部广阔的天地里大显身手,一展鸿图。
                 (稿件来源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