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高校科研团队成果推介,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18年7月4日“走进同济”土木工程类成果对接会在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同济大厦A楼举行。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高校技术市场、上海同济技术转移服务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经管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同济大学成果团队及十多家企业和创投机构负责人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由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主办,上海高校技术市场、上海同济技术转移服务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经管校友企业家联谊会承办。
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负责人介绍了同济大学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情况。科技成果转化已上升为同济大学五大核心战略之一,同济大学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科技成果与专利技术。同济大学将积极探索新的转化模式,借助社会资本力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
本次对接会重点推介了“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新型弦索空中轨道结构运输系统”、“装配式结构单边安装用高强螺栓”三个项目。同济大学成果团队代表分别对成果进行了介绍。
“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晓军团队在国内率先构建了基础设施全寿命数据采集、处理、表达、分析的一体化决策服务系统(infrastructure Smart Service System,简称iS3)。iS3基于同一数据标准,通过整合现有BIM/GIS平台的图形数据和工程数据,结合先进、高效、准确的数据采集技术和强大、快速、稳定的数据处理核心,实现工程管理上的分析、应用和决策功能,进而可以推进工程大数据的共享和挖掘,最终完成工程信息流的全寿命周期的完整畅通。在基础设施方面,iS3的具体实现借鉴了GIS和BIM在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等功能,为集成其它建模软件(如GoCAD、GeoModeller等地质建模软件)提供开放式接口,从信息流的角度扩展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统一数据模型和信息共享平台,从而能够在iS3上实现各种分析和一体化决策服务。
“新型弦索空中轨道结构运输系统”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方元团队经过14年的研究积累而成。空轨交通运输平台可以实现最为经济的结构特点,结合成熟的轮轨技术可实现高效的运输效率,借助在现有的多种运输系统中的控制技术,可实现专线上的包括无人驾驶等众多技术应用。该交通形式具有经济、环保、高效、安全等诸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环保和低能耗的优点,更加适合于我国当前大力提倡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发展的需求。
“装配式结构单边安装用高强螺栓”由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简小刚团队研发。该成果能有效解决工业化装配式建造技术中方钢管柱内部螺栓紧固问题,且具有安装简单、加工方便、承载力高的特点。
与会企业和创投机构代表对感兴趣的成果项目进行了面对面沟通交流。会后,大家一同参观了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