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同济大学和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社会论坛

来源:法学院、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5-07-28  浏览:

今天(7月27日),由同济大学和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社会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开讲。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AI赋能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分享最新研究与实践探索。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杨浦区委书记薛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出席并致辞。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廖毅敏,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光贤,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杨浦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尼冰,杨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施方等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由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上海杨浦)、同济大学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共同承办。

贾宇在致辞中表示,今天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同济大学合作共建的“数字法院研究基地”的正式揭牌,既是顺应数字中国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数字时代深化院校合作,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期待依托同济大学强大的学术支撑和上海法院丰富的实践土壤,将“数字法院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司法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数字法治研究示范平台。

王浩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市教委依托同济大学成立了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治理问题研究与社会服务。经过近5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国家和上海人工智能可信向善发展贡献智慧。市教委将坚持以教育数字化为战略支点,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坚守教育初心,重构教育生态,强化师资建设,推动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郑庆华在致辞中表示,治理和发展是一体两翼,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坚持人工智能科技向善、造福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为此,同济大学携手杨浦区人民政府连续4年举办智能社会论坛,深入研讨人工智能社会治理问题,具有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可比拟的重大意义。学校将勇担时代使命,与各方携手,共同为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发展,为加强智能社会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薛侃表示,近年来,杨浦区与在地高校和企业紧密携手,积极拓展智能社会治理应用场景,取得了积极成效。杨浦将用好此次论坛的溢出效应,以人工智能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重塑美好生活新方式,持续提升区域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诚邀大家与杨浦一道共乘智能之势、把握创新之机、共赴未来之约,将更多智慧火花和创新成果注入杨浦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共同探索和打造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样本。

论坛上,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同济大学联合共建的“数字法院研究基地”揭牌成立,将聚焦上海法院的前沿实践,打造司法智能化研究的前沿阵地,为数字中国战略实施和数字法院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应用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社会运行规则与治理模式。2023年以来,上海法院在全国率先实质性推进数字法院建设,通过司法大数据的筛选、比对、碰撞,多场景构建数字模型,对内智能辅助办案、全程监督预警,对外方便公众诉讼、参与社会治理。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目前上海数字法院形成了“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便民、数助治理、数助政务”五大核心板块,在提升审判质效、强化审判管理、助力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成效持续显现。

论坛上启动了“全球智能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编制,旨在为全球不同类型智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促进AI赋能可持续发展。指数由联合国人居署“上海指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陈海云博士领衔指导研发,同济大学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协同编制。

同时,论坛上发布了由同济大学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策划的“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治理”系列丛书(第三辑)以及同济大学和上海市杨浦区多项数智赋能创新成果。


同济大学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引领,发布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团队的城市治理智能体(1.0),法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的大语言模型中文内容安全评测系统,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团队的大模型驱动的视觉语言具身导航系统等交叉研究创新成果。

  

杨浦区围绕深化场景驱动、加快成果转化,推出了大桥街道全域数字化转型(I期)、“数融医体”智能社区运动健康师系统、城市灵境场景创新中心等多项数智赋能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场景案例。

  

论坛邀请了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新加坡、欧盟、美国等6位院士和专家发表主旨演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科学司司长、第三任首席科学家刘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吴世忠,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席)教授文勇刚,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人工智能可信框架》起草组长皮埃尔科斯马·比斯孔蒂(Piercosma Bisconti),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员萨姆·萨克斯(Samm Sacks),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荣誉讲席)朱合华等先后发表主旨演讲,结合各自探索实践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前沿应用、安全与伦理挑战以及治理的法律与政策路径。大家表示,面向技术变革与能源革命,需要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能源的消耗、对全球治理的冲击,应当更好地规范人工智能的产品以及应用,构建以人为本的智能社会的治理体系,创造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智能时代。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蒋惠岭主持。

 

 

 

在圆桌对话环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李仁涵、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牛津大学马丁学院人工智能治理计划研究员司慕恒(Saad Siddiqui)、阿里研究院人工智能治理中心主任傅宏宇、矩智原力(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CEO王龙等6位来自政策研究、产业实践的专家围绕“AI赋能治理创新,共筑可持续未来”的主题进行了跨界互动,就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绿色人工智能、开源大模型以及新一代模型的治理、数字鸿沟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等话题进行了对话交流。同济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汉华主持。

近年来,同济大学将人工智能赋能战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去年5月,学校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方位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转型升级。不久前,学校围绕“工程智能”系统布局的首批五大研究院宣告成立。杨浦区联合同济大学,围绕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积极发挥“大学+大厂”集聚优势,通过深化场景驱动、强化生态培育、扩大品牌效应,共同致力于打造基于智能技术的、富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治理新样板。

智能社会论坛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面向智能社会治理的专业性、学术性的高端论坛,已经连续四年举办,日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论坛旨在汇聚全球智慧,共同应对智能技术革新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治理挑战,促进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发展,造福智能社会人类美好生活。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