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海峡两岸青少年同场比拼创意,共绘新未来

大赛已连续举办10年,累计有近4800名两岸青少年进入总决赛
来源:党委宣传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时间:2025-07-24  浏览:

中间是用木条搭建的一个核心筒受力结构,两旁采取轻盈的框架设计,以实现赛题对空间的要求,模型总重量仅28.83克。由同济大学学生樊庆成携手逢甲大学学生陈泓文、张守纶现场历时8小时共同制作完成的这一作品,在第十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结构挑战赛中拔得头筹。

“我俩在结构设计上比较偏向保守,希望我们的模型能够顺利通过加载,樊同学则想跳脱既有框架,大胆尝试,以实现更轻的模型质量。在经过不断沟通和讨论后,我们决定把两种风格进行整合。”陈泓文说,“在比赛过程中,最宝贵的莫过于我们达成共识并做出了融合双方想法的结构模型。”

7月23日傍晚,经过现场48小时的激烈角逐,第十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上海区赛事在浦东新区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十载心手牵,共绘新未来”为主题,由同济大学、逢甲大学、福州大学主办,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百余所大中小学校和企业参赛者,项目数达200多个,其中进入上海总决赛的参赛人数超800名。

逢甲大学董事长高承恕,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金梅,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单少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娄永琪,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林本初,同济大学副校长李翔宁等出席,观摩比赛作品,并与海峡两岸参赛选手亲切交流,为获奖者颁奖。

郑庆华致辞表示,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更需要一批善于想象、勇于创新的青年创新创业者。依托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一批两岸青年学生开展跨学校、跨学科、跨行业的创新合作,不仅让思维碰撞出火花,更结下了深厚友谊。希望同学们始终抱有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内驱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勇于突破常规,持续创新探索。期待大赛为推动两岸青少年交流、为实现海峡两岸共同繁荣和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单少军致辞表示,作为一场跨越海峡的青春盛会,大赛十年磨一剑,活动越办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十年来,两岸青少年同台竞技,相互启发,共同求索,将文化基因植入科技血脉,让传统智慧闪耀未来憧憬。我们向两岸青少年发出实战邀约,真诚欢迎更多台湾青少年来浦东追梦、筑梦、圆梦,共筑文化融合强磁场,共闯科创空间深水区,共建青春城市梦工厂,书写两岸创新合作新篇章。

高承恕致辞表示,与同济大学的交往迄今超过25年,这份情谊弥足珍贵,不仅是学术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交融。真诚感谢同济大学10年来为大赛持续付出的努力。两岸青少年同根同源,语言相通,通过参赛能增进他们对彼此的了解,促进相互之间的情感融合。看到年轻朋友们的成长与进步,就是对教育者最大的回馈。期盼明年与各位青少年朋友们再相会。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不只是在比赛中学到的技术与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面对面交流的珍贵意义,希望这样的交流活动能够持续举办下去。” 逢甲大学学生代表陈柏淞说。

“逢甲大学的同学与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爱好与饮食习惯,让我倍感亲切。两岸学子不仅互相学习了专业技能,更从初识时的拘谨腼腆到最后畅谈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希望这份情谊地久天长。”近日赴逢甲大学参赛归来的同济大学学生代表李颖说。

基于AR的结构力学实验教学系统、人工智能时代的高分辨率城市、多材料轻量智构、智能书本检测装置、基于紫外线传感器的创新油纸伞……一件件作品,闪烁着科技创新的火花,也蕴含着创作者的人文关怀,让参观者驻足。

本届大赛共设“7+1”个赛道,分别是开源创新、结构挑战、数字未来、智慧创新应用、智感人生、智绘生活、数智金融、知行AI展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在逢甲大学举办的“智慧创新应用”赛道,已于上周圆满收官。该赛道鼓励两岸青年从教育、健康、智慧生活、文化创新、环境永续、社会公益等多元场域汲取灵感,关注真实需求,提出兼具社会价值与产业潜力的解决方案,并将作品以互动原型或手机程序的形式呈现。同济大学学生团队在该赛事中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

今年首次开设的“知行AI”赛道采用展演邀约制,邀请了多次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济足球机器人,以及2025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获奖项目等团队,展示其机器人制作能力与人工智能应用水平。在“数字未来”赛道中,有台湾学生参与的5个建筑工作营各具特色,展现出建筑智能设计与建造的前沿探索和多重创新路径。在“开源创新”赛道中,各参赛团队展现了开源创新在多领域的深度探索,以技术赋能生活场景,既关注健康与民生痛点,也兼顾教育与生活优化。

今年大赛还首次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的“上海创客新星大赛”相结合,为更多青少年创客搭建竞技舞台。

自2016年至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已连续举办十届,累计有近4800名两岸青少年进入总决赛。值此大赛举办十年之际,主办方特别寻访了十年间参与过赛事的往届选手代表,以及一直以来给予大赛支持的领导和老师们,并据此制作了一部短片,分别在台湾和上海两地完成拍摄。           (文字:黄艾娇、樊宗鑫;图片:周游;视频:武毅翔)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