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举行心脏病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启用仪式
来源:附属东方医院
时间:2025-05-23 浏览: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的关键时期,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浦东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要背景下,同济大学于5月22日举行“心脏病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启用仪式”。

研讨会上,北部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作了题为《心血管疾病移动介入诊疗》的主旨报告。她系统阐述了在我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条件下,移动介入诊疗对于提升基层及边远地区心血管急症救治能力的重要意义。她指出,通过区域协同布局、移动导管室建设、便携式影像与心电监测设备推广,以及5G远程指导等技术手段,将有力推动心血管病“急救关口前移”和“分级诊疗”体系的落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作了题为《AI赋能医疗变革:浙大二院建立全景智能医院的初步探索》的主旨报告。他全面介绍了其团队在智慧医疗建设中的系统布局、经验和理念。他提出“全景智能医院”建设应基于三大核心支柱:临床场景牵引、技术架构支撑、管理机制保障。他强调,真正实现智能化转型,需构建以标准化医疗数据为核心、以多模态知识图谱为基础、以跨平台协同算法为支撑的“智能底座”体系。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主持该重点实验室的启用仪式,他首先简要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理念与发展定位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寒地心血管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心血管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先后讲话。郑庆华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共同宣布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启用。

郑庆华和吴金城走访了整个实验大楼,向实验室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勉励大家勇攀科学高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浦东新区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重点实验室的成立自始至终得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
出席会议的有: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浦东新区副区长张娣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技术和医药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曹宏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处处长计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实验室处副处长周婧。出席会议的嘉宾还有: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军,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黄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院长周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廖专,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总工程师凌刚、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楼琦等。同济大学相关部门和重点实验室所在地浦东新区合庆镇的领导,心血管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出席会议。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中层干部、护士长和员工代表参会。

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3月获批建设。实验室定位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实验室的发展理念: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研究与开发一体化,理论突破与技术发明全链条贯通,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奉献原始创新型研究成果。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临床验证—产业转化”完整创新生态体系。实验室的工作重点:心脏病理论探索和技术、材料、器械和药物等的研发。实验室的发展愿景:建设全球心脏病学领域的“理论策源地”和“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园的集群优势,实验室已布局构建分子细胞生物学检测、细胞/亚细胞成像与功能分析、器官/组织组化与功能检测、活体心脏电生理与功能分析四大技术平台,实现了从纳米级到分米级的跨尺度研究,全面支撑从基础发现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研发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