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同济大学共建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成立20周年之际,同济大学联手爱思唯尔,发布《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科研创新报告——全球视角下高校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科研贡献》报告。报告回顾了同济大学20年来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取得的成就,系统总结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作出的贡献,表明高校正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力量。报告中同时提出了115项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重要前沿研究课题,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深入探索相关议题,加速推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这也是同济大学庆祝建校115周年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报告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爱思唯尔大中华区总裁李琳、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分别致辞,吕培明、李琳共同发布报告,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主持发布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经济专家盛馥来、国际农林业研究中心高级顾问Peter Gilruth、联合国青年与教育联盟(YEA!)高等教育网络顾问Iain Patton、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大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崇杰、“一带一路”环境院长联盟代表、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代表,以及爱思唯尔、同济大学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了报告发布会。
李永智表示,同济大学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可持续发展教育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者,上海市教委将全力支持同济大学引领带动国内和国际更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研究,为中国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贡献上海的智慧和力量。
吕培明表示,同济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始终坚持发挥高等院校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作用,通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这一国际化合作平台,汇聚校内外、国内外学术资源,聚焦可持续发展长期开展专题研究,不断产出高水平科研和高端智库成果。同时,学校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进建设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起成立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协同开展创新研究,致力于突破可持续发展重大前沿理论、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李琳表示,报告既回顾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研成果,也展示出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顶尖高校和学术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可贵探索及卓越贡献,体现了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坚定决心。
多个数据显著上升,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目标科研产出成绩瞩目
发布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院长伍江教授对报告进行了全面解读。报告聚焦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展示了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校在人类、地球和繁荣发展三个主题下的科研全景。报告显示,过去二十年内,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科研产出总量翻了两番,产学实践联系日益紧密,高校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力量。他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同济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国际化特色,持续深化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科学研究在全球高校网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报告基于过去二十年内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科研文献计量数据和分析,从学术成果、学术影响力、研究活跃度、国际合作、产学合作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展示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科研成就,并将其与世界、亚太地区和中国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
报告显示,在学术成果方面,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学术成果数量和占比快速增长,研究产出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4%,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研究论文占全校论文产出比重从2002年的13%升至2021年的38%,充分显示出学校对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论文的归一化引文影响力指数全面提升,且高被引论文发表比例明显高于全球水平,体现了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的学术优势和影响力。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国际合作产出占比年均值从2002-2011年的15%升至2012-2021年的27%,表明其国际合作水平也在稳步增强。
报告还表明,同济大学在SDG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和SDG6(清洁水和卫生)上的科研产出相对活跃指数明显高于全球水平。基于其较高的研究活跃度,同济大学在这两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是全球研究的主要贡献者之一,相关研究产出分别位列全球第三(SDG11)和第九(SDG6)。
推动科研成果应用落地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经验”
作为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自身发展战略的先行者,同济大学不仅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研究成果备受瞩目,其广泛的研究活动和合作项目也为研究成果落地应用带来重要的实践价值。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同济大学共建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成立20年来,在着力培养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亟需的大批专业人才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议题的研究和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并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出版了《绿色校园手册》《首都机场绿色评估报告》《绿色微行动手册》(中文版)《全球环境展望6》(亚太青年版)《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等30多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报告和教材,在北非和东非地区建设了多个饮用水示范工程,受益人口超过2000万人。
就在上月底(4月28日),同济大学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新一轮合作备忘录,同济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南南合作,深入推进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管理、环境治理、化学品和废物、资源效率等领域高水平合作与交流,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勇毅前行。
聚焦115项前沿研究课题,以科研创新加速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
为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聚焦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关键研究、持续发力面向未来的前沿课题,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报告发布了可持续发展领域的115项重要前沿研究课题,呼吁全社会共同探索相关议题,加速推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该115项前沿研究课题基于科研发表分析和全球专家意见总结而成,课题广泛覆盖联合国的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展现了全球学术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前沿。其中,SDG3(健康与福祉)、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三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受到全球学术界的关注度最高。
这些重要的前沿研究课题,既包括了癌症和流行性病毒的机理和诊疗方法、平衡能耗和供应的综合能源系统、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开发等热点科学研究议题,也涵盖了全新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学术创业等实践探索课题。报告呼吁全球高校和学术机构聚焦可持续发展前沿课题,携手积极行动,共同发力未来,以高质量科研创新不断推动人类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