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科技园成立20年来,取得了喜人的业绩。更令人高兴的是,得益于人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济大学科技园为新时代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之英才。”近日,同济大学科技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岁,同济大学科技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人礼。“A类(优秀)国家大学同济大学科技园”“A类(优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和“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20年产值496亿元,同济大学科技园功不可没。
同济大学科技园何以能?
“党建三同”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始终把党建放在创新人才培养“引擎”位置,“党建三同”常抓不懈、成绩斐然。同济大学科技园成立不久,就成立了党总支,2021年4月经组织批准又升格为党委。“同济科技园杨浦基地党委目前下设18个党支部,有340余名党员。多年来,我们始终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不断深化党建和业务融合互促,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常做常新的‘党建三同’持续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同济大学科技园杨浦基地党委书记马伟光介绍,园区以创新创业、产业集聚为两大特色,“党建发展同关注、党建引领同行业、党建服务同心力”的“党建三同”始终与科技园创新创业同路同行,“党建+双创”“党建+科技”等深入大学生创业企业党支部、产业企业党支部、楼宇企业党支部,融入到园区内的方方面面、边边角角,“支部链”助力“产业链”“生态链”,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园区党建发展的康庄大道。
党建引擎澎湃强劲,引领企业做大做强。大学生创业者、上海同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楠获得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党代表、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创业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等一系列荣誉;大学生创业者、上海济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维勇获得杨浦区优秀共产党员、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导师等称号;同济科技园杨浦基地获得2021年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案例“‘党建三同’赋能园区促发展”获得上海市党建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入围案例”;同济大学科技园同舟共济党群服务团队获评杨浦区优秀党员示范岗……“科技园党建工作年年都有新荣誉,是因为党建工作与园区发展同频共振、融合发展,党建工作切切实实内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现已形成园区发展和基层党建质量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同济大学科技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建园子、筑赛道、搭台子……育人章法纯熟
进入新时代,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激流涌动的大潮。如何让“初生牛犊”少走弯路、少撞“南墙”,同济大学科技园始终不渝把建园子、筑赛道、搭台子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功课,常抓不懈、越抓越娴熟。科技园成立之初,多方齐心协力,赤峰路上有了一个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随着大学生创业热情的不断高涨、创新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科技园一班人牵手政府、协调业界、联合基层组织,众人拾柴,如今已经拥有包括同济大学科技园杨浦分园、孵化器基地、普陀分园、虹口分园、嘉定分园5处空间在内的近19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空间,涵盖容纳的企业包括数字智能+、智慧城市、大设计大咨询、生命健康、智慧医疗、绿色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新能源和各种入园孵化企业等,入驻园区的创新创业企业累计已超3000家。
不做洞里的老虎,要当赛道上的骏马,这是同济大学科技园成立之初就秉持的“育人”原则。多年来,该园区企业成熟一个,拉一个出去比赛,创业者们从一个想法、一项专利开始,一直到羽翼逐渐丰满,赛道总是为创新创业者备着。在已经举办20余年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个大舞台上,同济创业者连续获大奖,共斩获包括大会创新金奖、银奖等在内的奖项超过80项,获奖领域几乎涵盖了同济大学所有优势学科。近年来,同济创业分基金与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联手组织上海赛区的“互联网+”大赛,选送同济大学生参与全国比拼,成绩从2018年的一枚铜牌,到2019年以来年年都有金牌入账:2019年两金一银,2020年一金一铜,2021年一金一银一铜。同济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戴大勇说,大赛是国家为了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推动赛事成果转化打造的平台,获得奖励就意味着成果市场化应用进入了快车道。
“赛马”让企业不断长大,舞台逐渐变宽。截至目前,园区内有19家企业被认定为院士工作站、86家企业被认定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得益于赛马制度的不断完善,园区已经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3人、创新创业人才3人、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人才5人、上海市领军人才5人、浦江人才4人、青年启明星3人、市优秀青年企业家3人等众多骏马。
假如你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小白”,同济大学科技园当然也能帮你。平台种类很丰富,培训更是长流水不断线。戴大勇介绍,只要你愿意创业,同济大学科技园就备好了空间:创新中心众创空间的“工位”虚位以待,你拎包入驻,园区的活动聚合、成果转化、投融资、市场推广等成套服务随即跟进,让你的起步除了想如何做大企业的核心问题,配套都可交给园区。这样的创新创业工位各个分园区现在都有了,嘉定的面积甚至超过1300平方米,你想进去,免租期、免租金等优惠措施随即“阳光雨露沐浴你”。
戴大勇介绍,近年来,特色鲜明的创客空间在园区如雨后春笋:“青草地”众创空间是为中小型创业企业成立——雏鹰第一声鸣叫而准备的特色众创空间,专注于环保及新能源等细分领域;“中德众创空间”是以中德合作为特色的“活动+孵化型”众创空间,等等。如果你有意创业(或者创业一年以下),园区创业培训基础班会定期来喊你;如果你创业1至3年了,可以进入创业培训进阶班,聆听各路专家为你传经送宝、把脉问诊;如果你是创业3年以上,正在蓄势腾飞,园区的创业企业CEO高级研修班中,你可以与创哥创姐们畅聊甜酸苦辣,寻得捷径良方,问询业界大咖,共享智慧鸡汤。这里的各种培训、交流,是让大家结伴同行,共谋共育共享创业全过程的成功喜悦、克难之方。创业培训基础班到今年已经举办了29期,期期爆满,现已成为上海市大学科技园创业培训的著名品牌。
戴大勇的语气自信满满:“只要你有志创业,我这里就有‘幼苗变大树’所需的一切: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这里的“三全五环”创业服务体系,即创新启蒙、创业教育、创业资助、创业关怀、创业加速涵盖了激发创新意识、发掘创新人才到加速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扶上马、送全程、总陪伴。
这里企业家成长的拔节声很动听
这里企业家成长的拔节声很动听。在园区采访,老员工们如数家珍:张文标、张维勇、张莉、张楠都是从园区走出去的企业家,如今他们都是市场上的风云人物,但是他们无论飞多高,无论走多远,始终记着自己的根在同济大学科技园,他们都记挂着“后浪”,他们也成了“园丁”。
得益于同济大学科技园良好的育人环境,同驭汽车的舒强现在已经是中国线控底盘关键零部件的领军者之一了,他的公司从同济大学科技园起步,带着技术参加各种比赛,然后成了智能汽车和大数据市场的弄潮儿。获得“上海市科技系统青年五四奖章”的贾梦虹创办了微谱化工,企业现是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杨浦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他说:“没有同济大学科技园的全程服务、悉心帮助与鼎力支持,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得益于同济大学科技园人才扶持政策,今年10月获得“创新创业英才奖”的黄炳川龙2015年创办的闯奇信息公司,迄今已服务3000多款APP,成为搜索应用优化领域的领军企业。还有,研发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骥虎机器人创始人张圣良、聚焦淤泥处理的海顾公司创始人成铭钊……他们都是同济大学科技园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同济大学生科技创业者联盟理事长、老党员张维勇深情地说:“作为园区的‘老居民’,我舍不得搬走。这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这里创业的学弟学妹们需要我们。”
“现在,90后已经成为同济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的主体,我们正在制定、完善适合他们成长的创新创业政策,努力以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同济大学科技园董事长肖小凌最后说。(程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