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子竞风流(2021年)① | 文东:他把最深情的目光投向家乡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06-15 浏览:
在家乡孩子遇到困难之际,有他伸出的温暖援手;在西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有他殷殷关切的目光。今年,在硕士毕业之际,他毅然选择回到贵州家乡的黔西南州基层工作。“我知道,西部太需要人才了!”他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年轻人将在西部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他,就是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日语硕士班班长文东,曾获2020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学生奖”。
为家乡教育争取外部资源
进入同济大学求学后,文东一直心怀着使命与责任,带着一颗爱心,快乐行走在志愿服务家乡的公益之路上。
2015年,他参加了由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处组织、华东春晖各高校与同济大学春晖社联合发起举办的前往贵州山区的“遵义行,大学梦”公益支教活动。来自沪上8所高校的6支大学生队伍走进贵州大山深处,探访一户户贫困人家。
家访途中,山路崎岖,一趟就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但文东和队员们没有叫一声苦和累,圆满完成了对多个家庭的实地走访。他还积极发动爱心人士为家庭特别困难的的孩子捐款,为当地2名孩子争取到了从初中到大学的学费。此后每年,文东都会及时将一定数额的爱心捐款交到孩子家长手中。
2016年暑假,文东带着对家乡孩子们的牵挂,再次前往当地支教。这次活动中,得知所支教的学校存在着饮水困难,文东坐不住了,他积极行动起来,联络爱心企业。在半个月内,文东多次往返于支教学校和企业之间,共筹集资金4万多元,并积极联系当地相关部门,铺设用水管道,解决了当地学校的饮水困难。在支教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还收到了上海爱心企业赞助的一万余元,这笔款用于为孩子们购买校服,圆了孩子们的校服梦。两次活动中,所在支教队为山区孩子捐款捐物累计价值6万余元。
呼吁保护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
作为一名来自贵州山区少数民族的学生,文东对故乡有着一份别样的深情。
2015年沪昆高铁开通,贵州与中东部地区距离拉近,当地旅游等产业也日益兴旺起来。他再次把关切的目光投向家乡那块土地。“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如果开发得不尽合理,可能会导致一些原始文化的丢失与破坏。”于是他牵头,积极申报校级SITP(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贵州省黔东南州高铁化时代下的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如何保护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原生态文化。“这是我应尽的一份责任。”
黔东南州凯里市是沪昆高铁线上的重要联络节点,有着苗侗等多个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当地主要有银饰品制造等手工艺文化。他又回到家乡,主要走访了银匠麻料村,了解银饰品生产现状及传承。在实地调查中得知,由于客源增多,对银饰品的需求增大,导致当地伪劣产品激增,由此影响了当地银饰品的生产以及手工艺的传承。“我更加意识到了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保护的紧迫感。”他说。
实地调研中,文东注意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大多以木制结构为主,且房屋之间排布紧密,比如,西江千户苗寨就是呈现阶梯状,分布于半坡。然而,景区内烧烤众多,人员携带火种、家中火源,一旦发生火灾,将对古建筑、文物等文化承载符号造成毁灭性破坏,而当地人对这一问题尚缺少认知。文东重点走访了解了当地防火状况,当地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人户联防的消防制度,但居民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意识不够、基本灭火器材使用操作不会、消防局设置不够等突出问题。于是,文东提出了加大防火培训、进一步完善设置消防局等具体意见。
支教生活为山区孩子点亮希望
2018年,本科毕业后,文东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表”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成功入选国家西部计划志愿者,赴同济大学定点扶贫的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在团结乡团结中学义务支教一年。
“文老师,上海那边是不是很繁华?”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纯真的笑脸,文东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站上讲台,更觉责任之重”,少数民族山区学生的语言基础普遍薄弱,他起早贪黑,用心钻研,不断寻找适合当地孩子们的教学方法。一天天的辛勤付出迎来收获:文东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明显提升,名列全县前茅;他还代表学校参加全县语文课堂教学比赛,获第二名。
深处少数民族边远山区,时常会有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辍学在家。文东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每次奔波好几个小时的山路,来到这些学生家中,与学生促膝谈心。他以自身同为一个山区农村子弟的成长经历,鼓励孩子们要坚持上学,刻苦学习,走出大山。他成功劝返多名辍学适龄学生重返校园。对于一些因身体原因不能来学校正常上课的学生,文东还在当地教师的带领下,送教上门,以身边的自然山川为例,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户外语文课。他还积极动员多名学生,前往东部省份去参加培训学习就业,耐心细致地为他们宣讲相关政策。
结束支教回到学校后,文东担任了班级班长、学院团委副书记,每天乐于为班级、学院做好各项服务。他还主动报名成为一名社区辅导员,在西南七楼这个他曾经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地方,与学生同吃同住,用心打造集党建、书香、文化于一体的红色和谐社区。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挺身而出,奋战在家乡疫情防控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