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用奋斗定义青春 ——记同济大学2021年“追求卓越学生奖”获得者张喆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06-07  浏览:

近日,同济大学2021年“追求卓越学生奖”揭晓,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7级本科生张喆榜上有名。“确实优秀,实至名归。”熟悉他的同学都说。

169C9

追求卓越奖颁奖(左二为张喆)

“练就过人本领,才有帮助他人的底气和能力”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Finalist(特等奖提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二等奖、上海赛区一等奖,MTM2020 全球主机竞赛 Level 3(世界排名前100),国家奖学金,同济大学一等奖学金,同济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同济大学创新创业论坛二等奖,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翻开张喆的简历,各类奖项与荣誉格外耀眼。但张喆坦言,当初从吉林考进同济时,自己的成绩并不拔尖。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孙子·九地》”,张喆说,正是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的这段话,让他实现了弯道超车,也在他心底埋下了“济人济事”的小小种子,“只有练就过人本领,才有帮助他人的底气和能力。”

勤奋努力的张喆踏实前行。“大一学习快速排序时,无论如何也没法⼉弄懂舞动排序的核心,于是我就采用笨法子,每天照着书敲⼀次代码,时间长了就可以不用照着书,再持续一段时间用自己的思维也能写得出来,最后⼀步⼀步按照计算机的思维来执行,终于弄懂了快速排序。”

熬夜写代码,一遍又一遍反复修正bug,他甘之如饴。张喆说,选择软件学院完全是出于热爱,在他看来,做软件有趣⽽浪漫,而编程⼜⾮常锻炼理性思维。同样,他收获的也不只是奖项与荣誉,“通过专业学习,我收获了⼯程的思维、程序设计的理性、创新的想法和意识,以及⼀点点对艺术和浪漫追求的好奇⼼。这些都是我人生的财富。”

882B


张喆在程序员网站Github 2020年的提交记录

大学期间累计志愿时长超过300小时

2020年底,张喆被授予“同济大学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此前,他已连续三年获得同济大学社会活动奖学金。

3AC84

年度优秀志愿者颁奖(右四为张喆

大一进校做入学体检时,看到志愿者们为体检的新生忙前忙后,张喆萌生出了加入他们的念头。行动力超强的他很快就加入了同济大学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部,积极参与组织各类活动,踊跃参加一年一次献血。“从享受他人服务变为服务他人,感觉挺好。”

之后,他的志愿服务之路越走越远。他加入学校“小红帽”迎新志愿者队伍,为新生搬运行李、指路、答疑解惑;在浦江创新论坛,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用自己的努力换来参会者的便利和会场秩序的井然;他受苹果(中国)公司邀请,担任冬令营和周末一小时编程导师,为青少年带去计算机世界的启迪;科技博物馆、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马拉松)、敬老院等场所,也都曾留下他志愿服务的身影……

15F28

“三年下来,累计时长超过300小时了。”他说,“学习与社会服务并不冲突,利用学习之余的零碎时间,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志愿服务就能帮助更多需要的人,我觉得值。”

2019年寒假,张喆先后参加了同济大学美丽乡愁公益团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共同发起的“思源计划”与“家园的味道”活动。张喆与百余位志愿者化身家园文化传播使者,以“水”和“家乡的味道”为寻访线索,探寻水遗产、溯源水历史,记录家乡的风俗人情与烟火气。

这次志愿者经历让张喆记忆深刻:“第一次深入地了解了家乡鸭绿江畔的高句丽文化,能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唤起更多人的共鸣与乡愁,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有价值。如何让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传统文化传承,也值得我认真思考和探索。”

EECC


助力学弟学妹成长的朋辈小导师

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张喆滞留家中,看到学业发展中心招聘朋辈导师的通知,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希望我在学习方法、编程、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小小经验,能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经过层层筛选,他入选了校内朋辈导师人才库。他为十余位学弟学妹一对一进行学业帮扶咨询;他担任济勤学堂朋辈教育小导师,为新生讲授创新创业方法;他举办数学建模讲座、程序设计入门讲座、“同梦青春,济刻起航”宣讲等活动,每次参与人数都达数百人。

17E6F

朋辈导师王牌辅导班

提起一对一学业帮扶咨询,他感慨颇深。一位来自贫困地区的小学妹初入同济,暂时还未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咨询过程中,张喆耐心聆听与引导,与她详细分析如何在大一一年弥补自身不足、努力学习心仪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几次辅导,她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期末考试中,成绩大幅上升,还拿到了三等奖学金。

“她说她有个梦想,希望能在同济学土木,将来可以回家造房子、造桥,让天堑变通途,让更多老乡走出去,有机会见见外面的天空。”张喆说,“我很开心可以通过对身边人的帮扶参与到扶贫这项世纪伟业中。”

他还开设个人公众号“济济一堂”、个人小程序“二十二点零六”、个人网站等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在学院公众号上开设“追光者”“学长学姐交流会”栏目,累计辐射同学超 5000 人。“前阵子,一位大二的学弟获得了同济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他特地向我表示感谢,说我的比赛经验分享对他帮助很大。我很有成就感。”

已经确定保研北大的张喆现在每天依然很忙。“去年暑假,作为殷夫班的学员,我曾与团队一起到重庆和河南信阳寻访我们的⽼校长周均时烈⼠和当时同济地下党⽀部书记朱觉烈⼠,也有幸参与了《同济英烈事迹汇编》一书的编撰。明天有一场‘党员talk’活动,我要去分享寻访两位英烈的故事,接下来还有朋辈一对一辅导,很充实。”(魏丹)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