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袁隆平院士驾鹤西去,不胜悲痛。回想起二十年前那次在袁老家中的会面,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教导期望依然在耳边回响。
2000年10月,同济大学决定成立“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以此为平台,集学校自动控制、机械、材料、环境、建筑规划、土木结构、供暖通风等多学科综合优势,积极进入现代农业科技与工程领域。同济大学这样一所以理工见长的高校组织科研力量进入农业,这一举措得到了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内的国内农业领域知名专家的高度赞赏和支持。在学校向袁隆平院士发出邀请,想聘请他担任同济大学名誉教授时,他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2001年10月30日,时任同济大学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负责人的我,接受了同济大学时任校长吴启迪教授交给的任务,带着校长的亲笔信,乘火车前往湖南长沙袁隆平院士的家中,呈送同济大学聘请袁隆平院士为名誉教授的聘书。次日到达长沙火车站时,袁老派身边的工作人员前来接站,随后我们径直来到袁老的家中。见到袁老的第一眼我就被震撼到了,他衣着非常朴素,身材偏瘦肤色偏黑,看上去就像一位老农民。我进门时,看见有几个农民正在向袁老请教水稻的相关技术问题,他和农民们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若不是陪同人员介绍,我还真分不清楚哪位是袁老。
袁老非常和蔼可亲地拉着我的手,让我在他家客厅的长沙发上挨着他坐下。我说明来意,转达了吴启迪校长对他的问候和邀请,将校长的亲笔信和同济大学的聘书呈送他手上,他高兴地接了过去。在仔细看完校长的信,并听我介绍同济大学决定进入现代农业领域、组织多学科力量进行设施农业方面的科研攻关取得一些成绩、获批准教育部设施农业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等情况后,袁老语重心长地说,他一辈子从事农业杂交水稻的研究,在田间摸爬滚打,深知农业需要现代化的科技和工程技术手段,因此由衷欢迎像同济大学这样以理工见长的知名院校进入农业,如果全国有更多知名工科或综合性大学重视农业的话,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将大大加快,这也是他愉快接受同济大学名誉教授聘任的主要原因。他告诉我,以前一直在农校工作,能够成为著名的同济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深感荣幸。他详细询问了我们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大致情况及发展设想,对我说,农业问题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复杂性,期望我们沉下心来,深入了解农业的问题特点,将工科的多学科先进科技与农业的特点紧密结合,实实在在地解决农业科技问题。不浮躁、踏踏实实坚持数年,定会取得一批成果,他对同济大学进入农业寄予厚望。当我提出请袁老为“同济大学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题写院名时,他欣然同意,立即起身到桌前题写,并让工作人员拍照记录下这一珍贵时刻。望着袁老一个字一个字地为我们题写院名,并郑重地落款“袁隆平”时,我眼眶湿润了,这字里行间饱含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对我们后辈科技工作者多大的期望和嘱托啊!
还有一件事同样印象深刻。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袁老和我们共进午餐,边吃边聊。餐后袁老仍兴致很高,工作人员提议他“露一手”,演奏一曲小提琴曲,他非常随和地同意了。当悠扬的小提琴声从袁老的指尖中流出时,我被他精湛的艺术造诣深深吸引住了。这位农民口中的“米菩萨”,原来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令人由衷景仰的科学大家。
袁老,我们始终谨记您的谆谆教诲,淡泊名利、踏踏实实做科研,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成果。我将继续以您为榜样,争取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一生淡泊名利、为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作出巨大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千古!我们永远怀念您!
2021年5月22日
(作者徐立鸿教授,系同济大学 教育部设施农业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