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同济大学助力世界第一埋深大峡谷公路隧道智慧建造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时间:2020-12-08  浏览:

12月6日,由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组织的“岩体隧道远程诊断分析示范——开挖面信息自动识别与数字化动态支护设计方法”专家咨询会,在我校岩土与地下工程数字化实验室召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此次会议依托四川乐汉高速有限责任公司《极复杂环境山区隧道群智慧化建设安全保障成套技术研究》科研项目,该项目是落实同济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的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同济大学助力西部艰险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智能建造的重要抓手。

副校长吕培明致欢迎辞。与会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梁文灏院士、陈湘生院士,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主席、研究员严金秀,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席、教授章连洋和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安徽中益科技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冯守中。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朱合华主持,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隧道分公司总经理张睿,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黄宏伟、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赵宪忠、科研管理部副部长李晓军、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主任丁文其、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冬梅,以及教授夏才初、蔡永昌等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通过现场连接世界第一埋深公路隧道——峨汉高速大峡谷隧道(最大埋深1944米),展示了在同济大学自主研发的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基础上,与四川铁投联合研制了岩体隧道远程诊断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岩体隧道开挖面信息采集、传输、建模、分析和支护设计等系统集成,攻克了隧道开挖面信息实时采集、快速围岩分级、动态支护设计和快速反馈的关键难题,首次实现了岩体隧道工程施工现场与实验室的数字化融合。现场实时计时显示,从工地信息提取到设计方案自动反馈至现场施工人员仅需10分钟时间。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岩体隧道远程诊断分析对岩体隧道的理论分析、动态设计和智能化建造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在隧道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我国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贡献了同济智慧和力量,为助力四川创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提供了有力支撑。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