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新时代首批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评审结果,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工第一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培育建设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全国首批样板支部是如何炼成的?一起来看看建工系教工第一支部是怎么做的。
支委有心,为党员教育绘好施工图
上周二,记者来到土木大楼,远远地就听见办公楼里传来阵阵讨论声。“课堂就是阵地,我们教的不仅仅是混凝土,更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渗透进来,搅拌在一起,为学生筑起‘承重墙’。”“言正更要身正,要让学生们明白做工程就是做人。”“工地就是露天课堂,立德树人不能忽视这一块。”……党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建工系教工第一支部正围绕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进行头脑风暴。
“党建工作,要立足支部实际,‘建制度’与‘严管理’并举,到边到角全方位。”建筑工程系教工第一支部书记高向玲告诉记者,只有“面对面”才能“心贴心”。支部把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会看成是党员团聚、交流思想、相互鞭策的园地,并通过支委会、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个别走访等形式,了解支部成员及学生的实际困难,听取他们对支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形成了春节“送温暖”和夏季“送清凉”的工作机制。支部的凝聚力、党员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干事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
支委个个都是“有心人”。积极推动党性强、科研水平高的优秀年轻教师担任支委;每月专题学习内容具体化,相关资料先发到支部微信群预热;定期邀请支部中先锋作用明显的党员在组织生活时与大家交流:支委有心人的作用越来越大,成员里的热心人越来越多。
党员用心,誓做“三全育人”践行者
建工系教工第一支部共有党员18人,均为专任教师,包括教授9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博士后1人,其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10人,少数民族党员2人。支部过半同志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的各类荣誉称号,是个名副其实的示范集体。大家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自觉亮出党员身份,教书育人上发扬“蜡炬精神”,科学研究上发扬“钉子精神”,努力精进。
全国优秀教师、我校“立德树人”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李杰教授是支部里的灵魂人物,他常说“老师和学生,学术带头人和助手,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大家在一起,恰如老兵之于新兵……”在他的感召下,支部成员在科研业绩不断突破的同时,人才培养质量也在稳步提升。肖建庄、陈建兵、薛伟辰等多次获得全国、上海市、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高向玲、赵勇获得土木工程学院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陈建兵多次当选土木工程学院“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陈隽获同济大学“基准方中”奖教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指导的研究生获各类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的数量在学院遥遥领先。不仅如此,支部成员还通过院系教授会、学术委员会会议、新生招生宣传、教学质量督导、本科生班主任、本科导师制等多种途径,传帮带学生党员,积极吸纳新生力量加入党组织。
不忘初心,为凝聚师生吹响集结号
长期以来,支部党员不忘初心,身体力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到哪里,就将“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带到哪里。在上海中心、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磁悬浮轨道、上海城市给排水、燃气管网等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中,李杰、陈建兵、肖建庄、熊学玉、薛伟辰、赵鸣、赵勇、刘威等多位老师,不遗余力给予专业建议,得到各方赞赏。老师们不畏辛劳,多次远赴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和援建工作,主动帮助当地师生解决各类困难,做好知识外输。
近年来,在注重党建工作内涵的同时,支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党员到“一大”会址、远大住工预制构件厂、洋山深水港开展主题生活会,与上海市自然博物馆党总支第一党支部结对共建,带领大家边看边学边奉献。
获批“样板支部”是荣誉,更是使命。未来,支部将以此作为党建创培为新起点,在校、院党委领导下,用心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创新、育人有道的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