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研究”研讨会召开

来源:文科办   时间:2018-12-03  浏览:

        121,研究阐述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课题组详细汇报了前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来自科技部、上海市科委、上海社科院、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课题组首席专家、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强教授主持会议,并对课题研究背景及进展进行了总体介绍。各子课题组成员分别汇报具体研究进展。围绕 “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科技体制形成的新挑战及深改总体思路研究”主题,子课题组作关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历程及政策演进”报告。报告提炼了我国科技体制面临的新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要求科技体制具备面向未来的能力;国际科技竞争新格局促使中国由“跟跑”向“并行领跑”战略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大幅提升科技有效供给;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科技创新体系发挥更大效能。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对我国科技体制形成的新挑战及深改总体思路研究”,子课题组作“科技咨询体系:为我国科技战略保驾护航”报告。报告指出全球科技强国普遍具有完备的科技咨询体系,相比较而言,我国科技咨询体系统筹不足,专门性立法尚处空白。因此,需要通过优化科技咨询专业人才体系、优化科技咨询方法体系、完善科技咨询法制化保障等措施建立完善现代科技咨询体系。围绕“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研究”,子课题组作“借鉴国际经验,扩大科研设施开放共享”报告。报告通过对欧洲科研基础设施的研究,对比提出我国需要从顶层战略、组织管理、技术支持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国内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的建设,提升科研基础设施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水平。围绕“以科创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研究”,子课题组作“树立正确科技评价导向,构建新型科技评价体系”报告。报告提出要树立多元化科技评价导向,确定具体化科技评价体系,即包括评级主体、客体及指标体系,并开展包括代表作制度、同行评级制度、分类评价制度等在内的典型化科技评价制度。围绕“面向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构建研究”,子课题组作“我国与英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比较研究”报告。报告通过对我国与英美专利管理及运用模式差异的对比,指出双方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以及双方存在差距的原因,由此提出提升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水平的相关建议。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李万研究员在介绍国外相关科技体系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主要分为三类:线性即单向转化模式,系统模式,生态模式。而科技评价中的主要难点存在于四个方面:效果测度难,核心主体及核心要素确定难,权益处理难。最后,李万研究员提出未来科技体制改革应在信息披露、中介增值服务及改善职业环境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郭俊华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政府目前相关政策不够明晰,提倡加强设立创业企业风险资本数据库,完善对创新主体的评价,对创新政策的评估。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周文泳教授重点介绍了上海高校专利的相关调研和数据分析情况。

上海市科委骆大进副主任指出,对科技体制改革的研究一定要紧密结合政策、社会实际及其他相关背景,探究问题本源,落实落细。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孙福全研究员结合自身亲身参与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指出,目前存在关注政策制定而忽视政策执行的现象,科技体制改革需要针对体系构建、制度安排进行问题聚焦式的讨论。《中国科技论坛》编辑部主任张九庆强调科技体制改革要考虑区域性、针对性,课题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对十九大报告的解读和阐释,并对其中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点进行深度分析。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张剑波研究员提出要完善科技评价中的问责制度,对具体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并要抵制跟风问题。

陈强最后作总结性发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科技实力迅速提升,科技创新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如今,科技创新竞争实质上已经演化为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原创、转化、管理、服务等子系统的建设都需要加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激发系统的活力,提升其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此次研讨会收获颇丰,课题组将积极整理和分析专家建议,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