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创立十周年成果展揭幕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3-06-07  浏览:

  作为国内建筑院系中首设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专业,在2013年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8日)到来之际,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创立十周年暨建筑与城市遗产领域研究与实践成果汇展,6月6日在四平路校区综合楼展厅揭幕。当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遗产学术论坛同时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禇晓波,我校党委书记周祖翼、副校长伍江等出席专业创立十周年庆典活动。

DSC_6003-1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建设成果展”汇集了该专业在保护教育思想、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教学体系和学生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教学研究成果,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毕业后发展及社会反馈等方面内容。

DSC_6039-1

      我校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主任、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建设主持人常青教授介绍,自2003年同济大学在我国建筑院系中首次创设这一本科专业以来,以院系雄厚的国内外教学资源、院系专家长期开展的遗产系列专题研究和实践为依托,通过引进专精师资力量,建设多门核心课程,并与国内外名校保护专业建立了长效交流机制。现已创建起国内建筑院校第一个保护技术实验室,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情、接轨国际的建筑遗产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2010年该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十年来累计培养输送6届167位毕业生,其中60%以上的毕业生正在中外高校继续着专业方向的深造,已就业的毕业生作为我国最早一批接受历史建筑保护专门化工程教育的高级人才,正从事着相关专业方向工作,并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DSC_6046-1

      据介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范围内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思想、纲领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个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学、材料学、测量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高度综合性专业领域,对推进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意义重大,并影响到了建筑与城乡规划的基础教育。其中,历史建筑保护作为重头,在欧美建筑院系早已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建筑学专业分支。“我国作为建筑遗产资源极其丰富的文明古国,非常有必要弥补该领域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不足,以适应城乡建设中日益增长的对此类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常青教授说。

DSC_6064-1

      一同开幕的“建筑与城市遗产领域研究与实践成果展”,则展出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一批专家学者在历史遗产方面所开展的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主要包括“建筑历史、理论与评论”、“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多专题内容。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吴长福教授认为,同济教授的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学术支撑。
  “从国际范围来看,建筑与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是21世纪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的重要议程。”中科院院士、建筑城规学院郑时龄教授在为此汇展所作的总序中特别提到,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学科团队开展的“系列专题研究”是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建筑历史、理论与评论专题系列,国际遗产保护理论、纲领、法规专题系列,城乡风土建筑遗产专题系列,近代城市建筑遗产专题系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题系列,以及建筑遗产保护技术专题系列等。

DSC_6123-1

      当天,建筑与城市遗产学术论坛同期举行,一批国内外历史建筑与城市遗产领域的知名学者应邀作主题发言。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了题为《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说,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群形态、180多万件文物藏品等都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如何让它们得到妥善保护、完好无损地留传至下一个600年,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为此,博物院重点在文物建筑修缮、“平安故宫”工程、基础设施改造、学术研究、文保技术研究等诸多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实效。
  开讲前,单霁翔院长从我校党委书记周祖翼手中接过聘书,受聘为“同济大学顾问教授”。单霁翔院长表示,同济大学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培养、重大遗产保护工程研究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希望今后能加强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

DSC_6078-1

       相关视频新闻链接:http://news.tongji.edu.cn/catv/player.asp?id=394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