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规划专家聚同济共议“中国新型城镇化”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3-05-20  浏览:

  中国城镇化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走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国家提出的新时期的战略任务,也成为当前城市转型和城乡规划工作的焦点议题。摆脱传统城镇化的路径依赖,促进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理念到实践的创新。5月18日,以“聚焦中国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同济•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二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在我校四平路校区举办。我校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IMG_0279

      在主题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我校副校长吴志强分别作主题报告,从城镇化的宏观分析、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城镇化的国际比较等不同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邹德慈院士在题为《关于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几点认识》报告中指出,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长期未能融入城市,成为“候鸟式”的、“半城镇化”的人口,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他认为,城镇化的质量要通过城镇化进程的效果来检验和判断,既要看是否促进城乡发展,又要看是否有利于农村、农民生活稳定。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仍将继续推进,但增速应逐步趋缓,新型城镇化要遵循“积极稳妥推进”方针;要兼顾城乡两利、城乡统筹;路径也必须多样化。他还特别提醒,要将城镇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在概念上划分清楚,不要将它们互为混淆。
  何镜堂院士在题为《快速城镇化下的建筑传承与创新》报告中指出,在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千城一面”、建筑抄袭及追求奇特怪异风格等不良倾向。中国建筑该何去何从?他结合自己多年来建筑创作实践提出,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既要传承“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和谐观”、“整体观”,也要与新的科学技术、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结合,凸显其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吴志强教授以《中国50%城镇化的思考》为题,比较了英、美、法、德、日、韩等国在不同时期城镇化率达50%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这些国家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世界城镇规划作出的贡献。他引用狄更斯小说《双城记》中开篇语指出,当前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0%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该冷静、健康理性地推进城镇化,因为“健康的城镇化远比城镇化指标重要得多”。他认为,我国必须选择一条新型的城镇化道路,鉴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建议制定分级、分梯队、细化的城镇化战略。
  大会同时分设了“城乡统筹”、“城市文化”、“和谐住区”、“低碳城市”、“开发区转型”等5个分论坛,采取主题演讲与专家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实践领域面对的矛盾:不仅有国内各大规划设计机构推选出来的29位青年规划师在各分论坛上作专题演讲,结合各自最新的规划实践,提出新的思考,还有论坛邀请的40多位知名规划专家,通过开放讨论的形式,与青年规划师共同探讨、交流规划理念与实践创新的重点。
  论坛开幕式上,第一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举行颁奖,6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10篇论文获“佳作奖”。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生卢银桃获“优秀论文奖”;硕士生王佳、王思齐、吴祖泉,博士生丁国胜、朱玮、桑劲等6位同学分别荣获“佳作奖”。

IMG_0291

      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理想空间》,同期举办十周年回顾展。
  此届论坛由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联合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参与协办。来自国内主要规划院校、规划设计机构的约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