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2012年我国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名单,我校共获得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主持4项、参与5项。郑军华等主持的泌尿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和个体化策略治疗、王培军主持的肝癌等难治性肿瘤介入新疗法的建立和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陈银广等主持的污水增强生物除磷脱氮新技术及其应用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作为参与单位的项目“准脆性水泥基材料控裂机理与高韧化制备理论及方法”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新技术及应用”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
我校主持的三个一等奖中,出自医科的就有两项,为本次获奖的一大亮点。由我校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郑军华主持的“泌尿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研究和个体化策略治疗”就是其中之一。十年来,郑军华课题组对肾癌、膀胱癌诊治中面临的众多难题开展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了“保肾手术中国-同济标准”,即“保肾手术肾实质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0.5厘米-1厘米,不推荐选择肿瘤剜除术”。十年间,郑军华领衔的团队共完成手术治疗肾脏、膀胱肿瘤2500余例次,其中晚期肾脏、膀胱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了6个月-2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肾脏和膀胱肿瘤的诊治水平。

附属同济医院王培军带领的团队从基因水平、细胞水平探讨了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阐述了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的蛋白与基因,发现一种新的纳米材料可进行基因靶向治疗,并在国内外首先建立了3项CT介入新疗法。
环境学院陈银广主持的污水增强生物除磷脱氮新技术解决了污水生物除磷脱氮的高效率调控问题。陈银广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项除磷脱氮新技术和两项过程控制新技术,研究共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发表包括SCI期刊文章在内的论文40篇。
与此同时,我校主持的“肠道免疫应答和微生物调节异常诱导肠黏膜炎症发生机制和临床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的“动物粘附接触的运动行为-力学精确测试及运动仿生技术”、“复杂结构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技术”、“终末期心衰外科治疗及基础研究”分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