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召开了2013年寒假务虚会,周祖翼、裴钢等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会议围绕人事人才、协同创新、卓越人才培养、学部制改革、机构梳理等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取得了一定共识,明确了下阶段学校工作的重点。
会议听取了副校长伍江所作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人才工作专题报告。会议认为,人事人才工作的重点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应进一步提高计划性、科学性和自觉性,认真抓好教师招聘、教师管理、教师激励、教师发展等各个环节。会议强调,全校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推进重心下移,要强化院系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做好高层次人才工作,不断完善学校青年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增强学校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会议听取了副校长蒋昌俊关于2011协同创新工作的报告和成立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建议,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干细胞研究、智慧型城市建设与防灾、海底观测科学工程、中国智能城镇化等5家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交流发言。会议指出,下一步,学校将结合高等研究院、科研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和支撑条件建设,继续推进协同创新的各项工作。会议对成立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进行了讨论。
会议听取了常务副校长陈以一所作的追求卓越,从自觉走向自信——同济大学卓越人才培养的思考。会议认为,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各项人才培养改革,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卓越律师培养、卓越医师培养和试点学院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应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同济模式”,形成鲜明的同济特色。会议强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落实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大学战略的关键。
会议听取了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关于学部制改革思考的汇报。会议指出,学部制改革是实现学术权力分权管理的有效形式。要认真学习借鉴兄弟高校的相关成功经验,从国情和校情出发,保持校院两级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部在学科规划、学术评价、跨学科合作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要制定学部管理办法,规范学部的管理与运作。学部实行任期制,学部职务为学术职务,无行政级别。
会议听取了党委组织部关于党的基层组织调整方案和党政管理机构改革调研情况报告以及人事处关于机构梳理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调整方案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组织设置的规定,合理设置学校的二级党组织。对机构要实行分类型、差别化管理,探索部分机构特别是研究性机构与行政级别相分离。
会议还听取了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所作的纪念李国豪诞辰100周年活动方案(草案)的汇报;校长助理孙方霖所作的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发展规划的汇报;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关于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大科学工程项目申请的汇报;外事办公室关于国际合作平台学院发展方案的汇报;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关于对德合作机构现状与梳理建议的汇报。
校党委书记周祖翼和校长裴钢分别作总结讲话。裴钢强调,学校的高等教育探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学校目前仍处于一流大学的初级阶段。学校在注重人才培养和学术水平的同时,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济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1/2或2/3以上的学生可以达到的目标,培养的人才应成为专业精英和社会脊梁。学校要面对和正视存在的差距与差别,包括与国内名校的差距、现有状态与理想目标差距、不同学科与学院差别、教师队伍差别、干部队伍差别等。学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学科、师资、制度等各项改革,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坚持以人为本,吸引最好的学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管理人员,把干部师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舟共济,追求卓越,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周祖翼重点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关于人事人才工作,他强调,要继续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合同管理”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重心下移,与学科的发展定位紧密结合;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要努力做到谋事与谋人相结合,积极主动地发现人才、引进人才,量才用人,做到人尽其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科学评价人才,营造良好氛围,关心各类人才的成长,使他们愉快地工作。第二,关于人才培养工作,他强调,要继续发扬注重基础教育、重视实践教育、坚持国际标准、与产业密切结合、主动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教师第一课堂授课水平,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推进“一拔尖三卓越”的顺利实施。第三,关于协同创新工作,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整合力量,把握契机,积极参与,把校内校外协同作为实现学校新一轮发展的良好机遇。第四,要坚持改革驱动,解放思想,努力做到六个转型:一是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质量提高转型,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型,不断改进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和谐校园环境;三是从多科性大学到综合性大学转型,以协同创新中心为抓手,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进行整合,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四是从应用为主向应用与基础并重转型,不断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和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五是从国内大学到国际化大学转型,着力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校园环境;六是从粗放型管理到科学管理转型,实现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
会上,周祖翼还传达了中组部、教育部第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精神,强调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中央和教育部有关会议精神,全面提高学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