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致以新年的祝福,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全校师生同舟共济,追求卓越,在推动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现代大学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即将过去的2012年是不同寻常、令人振奋的一年。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在京隆重召开,十八大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发展迎来新机遇、新挑战,全校师生积极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努力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为实现同济大学改革发展事业不断向前推进而奋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继2007年视察我校和发表诗文《仰望星空》后,再次给予学校巨大的关怀和殷切的希望,为学校亲笔题词“仰望星空”,全校师生深受鼓舞;同济迎来建校105周年暨工程教育100周年,学校梳理办学传统和特色,谋划发展路径和目标,集聚更多的社会资源,以期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即将过去的2012年是追求卓越、锐意创新的一年。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目标,学校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办学理念、顶层设计日臻系统和完善,相关创新性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强化了同济特色,产生了示范效应,同济大学在 “国际可持续校园联盟”大会上被授予2012年“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成为亚太地区获此殊荣的第一所高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了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我校领导担任理事会主席;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同济成功承办了 “2012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来自全球42个国家的400多名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分享各国青年对当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诸多重大问题的最新实践与思考。以《同济大学章程》编制工作为抓手深入探索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被列为教育部章程建设试点高校,并纳入教育规划纲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试点项目,学校机构梳理、规章制度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制度文化正在形成。
即将过去的2012年是奋发有为、内涵发展的一年。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事业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绩,学校发展正走上一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继续深化卓越人才培养。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院工作全面推进,同时今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今年继续开班,顶尖教授团队、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携手全国20所知名高中推进“苗圃计划”,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延伸至中学;自主招生推出多项新举措,改革人才选拔标准,推进学科大类招生和培养,一批专业文理兼招;“卓越大学联盟”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走向深层次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丰硕成果,在由我校成功承办的第八届“挑战杯”复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同济获得“两金一银”历史最好成绩,总成绩并列全国高校第一。
——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数额达到2.6亿元,获助项目数列全国高校第八,其中传统优势学科呈现稳定,医科表现抢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对接“2011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由我校牵头组织的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有关城市减灾、海底观测网、智慧城市、干细胞等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正在深入推进;文科发展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科研项目和成果取得历史性突破,两项目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同时获得2012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以由我校承办的首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2012年夏季干细胞会议暨中美干细胞研讨会等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为缩影,多学科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努力取得更多成果和突破。
——勇于践行服务社会承诺。学校先后与宁波市、荆州市、烟台市、库尔勒市、上海市虹口区、中国路桥工程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济人发挥专业优势,一批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重大经济和社会需求,“中德清洁水创新研究合作项目”列入首轮中德政府磋商专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发布系列可持续发展报告,设计、技术创下国内外三项纪录、我校承担多项关键技术研究的泰州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学校携手地方政府,秉持“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信念,持续推进“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总产值不断取得突破,作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龙头的“上海国际设计一场”项目取得进展。
——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学校主页改版深受好评,制作完成《同济名片》,“嘉定校区道路楼宇景观命名工程”深入实施,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取得首批课题成果,学院学科文化繁花似锦……同济大学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同济学子在嘉定耕耘生态农庄,在西宁规划城乡统筹发展,在西班牙搭建“复合外皮生态住宅”,在伦敦奥运赛场屡创佳绩……我校校友王澍获2012年普里兹克建筑学奖,“有容乃大”的同济大学校园文化获得关注;2012年3月,《文汇报》陆续报道付涛等我校校友毕业后勇于做“蓝领”、深入生产一线刻苦奋斗成才的故事,有感于各位校友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校长特致以公开信,倡导和激励更多同济人继续传承和发扬同济精神、追求卓越,引发关注和思考。同济对欧洲合作进一步加强,对美国合作有新的发展,与联合国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学校先后参加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论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在中欧工程教育联盟(SEEEP)中发挥主导作用;举办了柏林工大“同济日”、同济大学“波鸿鲁尔大学日”、同济“米兰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了“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研讨会。同济人正以强烈的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展望2013年,当前首要而紧迫的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联系学校事业改革发展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推进科研协同创新,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同济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年的阳光洒满学校追求卓越的征程,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密切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把握重大机遇,坚定发展信心,鼓足工作干劲,深化内涵建设,努力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现代大学,共同迎接大有可为的2013年。
最后,祝愿同济人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