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高校产学研论坛举办 技术转移中心成立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2-05-17  浏览:

      中国高校产学研论坛5月17日在我校举行,与会专家围绕高校产学研深入合作主题展开研讨。会上,“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成立,该中心将致力于进一步促进我校各个学科领域优秀科研成果向社会转化和产业化。

IMG_9077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聪、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刘琦岩、我校校长裴钢共同为该中心揭牌。我校副校长蒋昌俊主持仪式。
      裴钢校长表示,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成立,是学校践行“2011协同创新计划”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学校更好对接地方,服务社会,为学校增加了一个直接对接地方的平台,完善了同济大学从战略合作到具体实施的校地合作体系。希望技术转移中心大力构建学校与企业产学研紧密联系的协作平台,努力探索出具有同济特色的大学技术转移模式。
      据介绍,这一技术转移中心将建设成为同济大学科研成果向社会推广的桥梁、学校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实施项目合作与开展技术服务的载体,在培养技术转移领域专业人才的同时,为学校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提供组织保障。
      中心将深入学校各院系机构,推进和实施教师、科研人员,包括研究生知识产权申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成果转化;以学校理、工、文、医、经管、艺术等学科门类教学、科研为背景,增强学校在创新与集成、服务社会、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有序、及时、稳定地传递社会需求信息,建立起大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据介绍,同济大学长期来一直主动将自身学科发展特色与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转型,在区域产学研合作领域逐步形成了学校与省市框架合作、校企战略合作、项目合作三个合作层次。
      论坛上,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刘琦岩,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校副校长郑惠强,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强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刘琦岩在题为《技术转移的观察与思考》报告中指出,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优势是做前沿知识型、源头创新型的知识、技术、技能、成果四位一体的转移。他提出了健康快速推进技术转移机构发展的几大优先选项:把科技/创新服务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选项;做好做强一个方面/方向的技术转移(平台);不断探索资源整合、组织协同的新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效的技术转移管理队伍。
      郑惠强以《加快技术转移,促进创新发展》为题指出,加快高校技术转移,是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战略的必要举措,也是高校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产学研深入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推进,成果转移与产业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他建议,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要聚焦区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科研单位合作。
      陈强在题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报告中,以我校的具体实践为例,就同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对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横向型学科群建设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打造若干协同创新体;发挥国际化办学优势,丰富和提升国际合作的内涵;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拓宽“环同济”发展思路。
      出席论坛及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大会的还有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朱安达、上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文良、杨浦区政府副区长唐海东、嘉定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滕云,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钟会超、太仓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海江等与同济大学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的地方政府代表,以及兄弟院校代表等。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