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第二届海底观测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来源: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时间:2011-11-21  浏览:
      日前,第二届海底观测国际研讨会(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afloor Observation)在我校召开。会议由我校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筹)、科技部社发司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联合举办,汪品先院士和苏纪兰院士担任主席。国内外80余位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来自美、加、法、意、日等国的11位海底观测顶级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
      会议围绕“海底观测系统:运行和优势”、“海底观测和灾害预警”、“海底之下的观测”、“海底观测:创新与前景”四大主题展开。我校汪品先院士介绍了中国深海发展历程。美国Delaney 教授作了题为“下一代深海科学、工程和教育:近光速通讯的传感-自动网络”的主题报告。随后,与会者分别就各国海底观测网络建设的最新进展、建设思路、经验教训,以及如何应用海底观测网络进行科学研究等内容作了精彩报告。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主席K.Suyehiro介绍了海底井下观测地震预警的国际计划;意大利的P.Favoli介绍了欧共体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海底观测计划的远景和进展;加拿大的K.Juniper交流了“海王星”等海底观测站运行管理的经验;科罗拉多大学的葛社民综述了海底水文地质的科学问题与应用;蒙特利海洋所的张燕武展示了海底观测中应用水下活动平台的新进展,W.Kirkwood则介绍了实测海水酸化的新技术;斯克利浦海洋所的J.Orcutt对美国海底观测计划中“赛伯基础设施(cyber-infrastructure)”作了介绍;明尼苏达大学的丁抗作了关于热液口持续实测技术新进展的报告。此外,Y. Kaneda就日本在海底观测计划中取得的成绩和展望进行了综述,法国的J.-F. Rolin 作了有关近海海底观测进展的报告。
      随后,与会者围绕在中国建立海底观测系统展开交流,我校周怀阳教授报告了近年来我国海底观测网络技术发展现状。汪品先院士介绍了东海和南海建站面临的科学驱动、站点选择和如何建设等问题。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专家们提出了许多中肯建议和意见。
      会议还举办了题为“海洋与人类”的公开科普讲座。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