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咨询,一上来就问‘能不能进你们学校’的明显少了,问专业的更加多了”,本市多所高校昨天举办校园招生咨询会,一位招生办负责人对这一变化深有体会。本市高招实行平行志愿的第一年,志愿怎么填?考生、家长稳了“大门”愁“小门”。
“现在填学校,不怕了”,在同济大学招生咨询现场,不少家长表示,今年实行平行志愿,分数优先,“高分低落”的可能性低了不少,只要找准定位,照着“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托一托”的口诀合理选择学校“大门”,心里大致有了底,现在更关注专业这个“小门”。
在复旦大学,家长宋女士坦言,对选专业如此紧张,是因为今年多所高校“愿意调剂、进档不退”的承诺,“有了这个‘底’,我们也想冲一下好一点、热门一点的专业,毕竟现在专业关系到将来一辈子的工作,可又怕大家都是这样想的
……”许多家长、考生共有的这一想法,让专业填报的情势更加微妙。咨询现场,常常听到家长抓住老师反复问“你觉得这两个专业,哪个填的人会少一点?”
专家指出,选择专业,首先还是应参考考生的兴趣和特长,有了动力,进入大学后才能学有所成。其次,无论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还是“志愿优先”,十万考生家庭参与的志愿填报,永远是一场不完全信息基础上的动态博弈。要增加专业录取时的“保险系数”,考生首先要对自身实力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可参照过去3年的各校各专业分数线,了解专业冷热,在填报时留出“梯度”。
此外,考生和家长还应充分了解、善用各校“校内优惠”政策。如,上海交大承诺,对高考考分排列在进档前10%的考生,在其选择专业和转专业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上海电机学院对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学生,在招生录取中给予校内5分—20分的加分政策。还有的高校进行一本二本“联动”招生。上海外贸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对于一本、二本均报考本校的考生,给予优惠加分政策,最大加分值达到20分。这些优惠政策将在考生专业录取时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