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留学:花大钱受“洋罪”?

来源:   时间:2003-03-15  浏览:

从法国回来的留学生李明远介绍说,不少中国学生在国内被一些不良留学中介和国外部分学校联合欺骗,被搜刮了大量钱财,到了国外根本没能学到所希望获得的知识,也没能按合同得到生活上的必要安置。这些学校有的是非正规学校,有的是根本就没有能力接待中国学生的普通学校,有的学生甚至到了国外后长期没有学上或学历不被承认。花了大笔钞票,出去活受“洋罪”,不但得不到预期结果,而且还贻误了大好时光。

留学中介陷阱多多

夸大其词中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办签证有经验,因为天天有人去签。但签证官快则三个月一换,签证政策也是差不多半年一变。目前留学中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如实介绍学校情况,把话说得过满,诋毁同行等。如有的中介说他和签证官关系好则不可信,因为签证官接待是随机的。

包办一切虽然不少申请出国留学的人都希望中介公司能够包办一切,有的甚至要求保证签证成功、出国后安排生活等等。但是这其实是不切实际的一种想法,很容易掉进留学陷阱里。对于一些特别希望出国、文件基本齐全,只差一两张证明的申请人,有些中介公司甚至教申请人使用假证明。

证件不全一般留学“黑”中介规模都很小,有的甚至一部电话、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就开张了,相应的“营业执照”等证件或者不出示或者放在隐秘处。

如何少走弯路

金吉列欧洲部的汪玉宁经理介绍说,不少人以为出国读书就比在国内容易得多。其实不然,在国外留学的学生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付出比在本地上学更大的努力。任何一个国家的正规大学都不可能让你花钱买到文凭,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也不是一天两天能适应的。

目前,欧洲经济低落,中国留学生又很多,竞争激烈。比如说德国,有的学生在一些大型公司打工,挣的钱多了,就不想继续上学了。有的学生因为生活所迫,加上慕尼黑等大城市及德国南部城市的生活水平比较高,只有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打工挣钱。还有的学生自学能力差,念了2年就放弃了,这都是非常可惜的,那么留学如何减少走弯路呢?

第一、尽量避免该国热门大学、热门专业(特别是医学、法律、建筑)的入学申请。比如,我国选择德国的留学生所选择的专业主要以经济类为主,生物、电子、艺术、法律、医学等专业也很受中国学生欢迎,但是法律和医学等专业很难申请。

第二、尽量不要“一稿多投”,避免人为的申请堵塞现象。很多学生递交材料时,都同时给不同的大学提交申请,使得申请该国的中国学生总人数猛增,增加竞争力不利于学生的成功申请。

第三、选择相对冷门的大学及冷门的专业。像德国大学学习的自由度很大,各大学都相互承认学分和DSH考试,只要能顺利成为德国任何一所大学的正式注册生,学生可以自由转校、选择专业和学习时间。这样,可以避免热门专业太过堵塞,影响申请留学的成功率。

第四、我国高中生也有不少人赴国外留学,因尚未通过高考,要注意是否符合该国家大学的入学要求。在德国就有大学预科学校开设自费班,这是非官方办的大学预科班,这类班考试通过率极低,目前还不到10%,90%的滞留学生迫于当地移民局和媒体的压力,大部分都已回国,少部分又付费重读,从时间及经济方面都有很大的损失。

选什么样的留学中介

从事了近十年留学咨询工作的汪世喻先生介绍说,留学中介的合法性很重要,正规的中介机构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取得教育部颁发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范围中含有“留学中介服务”字样的营业执照,并按规定交存备用金;注意该机构营业执照和“资格认定书”是否为原件,办公地址是否与证件登记一致。

与中介机构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认真审查合同条款,双方应明确权责,包括联系学校、签证办理时限、退款条件等,应十分明确;中介所提供的国外学校资料是否充足准确,可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对所选择的学校进行咨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与留学中介机构签订的合同、交款收据等要妥善保存,以备发生争议时有据可查。

考查留学中介的能力,就是看它协助申请人拿到签证的能力。学生及家庭自身条件、素质是主要的,中介只是提供经验和知识的帮助。

汪玉宁经理认为,可以提前了解在北京有哪几家是第一次通过教育认证的留学中介机构,以及每个公司主要是做哪些国家留学的,寻找符合自身条件的中介公司。

如果申请德国,一旦造假被审核部查出来,将会被列入“黑名单“,终身都不能出国了。合法的中介公司一般都先收取申请学校的费用,如果学校申请不下来这笔费用,还会退还给申请人。订金必须在与学生签订完出国留学协议后才能收取,没有“保证金“这样的收费项目。

生活时报 (3月14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