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透视用人单位、学校、学生心态

来源:   时间:2002-12-24  浏览:

2003年我国将出现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届时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00万人。尽管还有大半年时间,但各地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已经开得如火如荼。

在激烈就业竞争的背后,透视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心态的变化,有许多值得思考的现象。

用人单位:更看重毕业生综合素质

进入校园招聘的几百家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中,“招兵买马”的进程虽然都比较顺利,但是几乎没有一个用人单位按计划全部招满。个中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比较苛求、挑剔。

如今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拥有一技之长了,他们的共识是:既有一技之长,又可一专多能,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取胜。许多学生在专业课程之外,选修大量的电子技术、市场与金融、法律、管理学、心理学等课程。考取各种证书也是校园的一大热点,有的学生从大二就开始考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律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另外各种获奖证书也是毕业生的“法宝”之一。几乎没有一个参加洽谈会的毕业生会“无证而来”。

对于素质的内涵,用人单位似乎比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许多单位招聘的条件已经不局限于学习成绩、等级证书和获奖证书,党员、学生干部经历也成了重要条件。当然,所有用人单位选人的最基本条件还是学习成绩。

据神州数码公司招聘负责人介绍说,该公司最需要有实践工作经验,具有技术战略、采样设计能力的技术领头人;有行业经验的技术骨干;综合技术良好的研发技术人员。而这三种人员,恐怕无法用学习成绩和等级证书来充分证明其能力。明基公司、东软集团在招聘时,非常看重毕业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造力、再学习和外语等方面的能力,当然其前提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高校:适应形势,变就业指导为就业服务

许多高校都把“就业”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了使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增长信心,准确定位,顺利就业,学校也及时转变观念,变传统就业指导为内容丰富的就业服务。

以东北大学为例,该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和指导讲座,聘请知名企业负责人作人才需求报告,在校报和招生就业信息网站开设求职技巧专栏,学生处干部对学生进行就业问题解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东大还投入资金设立了就业资料室,订购了大量与就业相关的期刊、书籍,将各类企业的简介资料分类整理,方便学生查询。

毕业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

目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往学生们注意的是专业是否对口、工作是否长久,参加洽谈会的针对性都很强,所以有的招聘会门庭冷落,有的则应接不暇。而现在校园洽谈会几乎场场爆满,甚至要排队分批进场。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专业、地域的局限在缩小;同时,从学生们自我推荐的言谈举止,从推荐材料的精巧设计,从被拒绝而不沮丧、被录用而不狂喜的平和心态,也可以看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但是,几种择业和就业中常见的心态偏差,也成为影响学生就业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盲目攀高:一些学生不考虑就业后能否学以致用,一味追求高薪,看重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二是盲目自负:如果相中了某处单位或某个岗位,几乎都表示“我能胜任”、“只要给我机会,我肯定能够做好”,其实背后眼高手低的现象非常普遍。三是盲目自卑:极少数学生由于过分担心自己某方面能力和经验的不足,或者因为长相和专业的原因,在招聘现场过分谦虚,不敢自荐,而与就业岗位失之交臂。四是盲目观望:“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不乏其人,有的是逢洽谈会必到,却始终不投一份自荐材料.

《光明日报》 (2002年12月23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