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高职教育亟待走出学历误区

来源:   时间:2002-12-23  浏览: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首届全国数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上获悉,虽然我国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奇缺,其中仅数控机床的高级操作工就短缺60多万人。

据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今年10月份完成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数控专业的毕业生每人通常有4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可供选择,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其中模具技工的月薪由原来的500—600元飙升至现在的5000—6000元,有的模具技工的年薪甚至高达30万元,超过了部分博士毕业生的身价。

但该调查报告同时显示,目前我国的数控人才不仅在数量上奇缺,而且在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即他们的知识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企业的需求。

专家们就此指出,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必须走出学历误区,不能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职业教育新模式的建立必须依托企业,实行校企合作,坚持教学与培训相结合。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吉红认为,近年来由于数控人才的需求拉动,我国各高校、高职和中职都加大了培养数控人才的力度,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数控用人企业的需求,数控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的状况普遍存在。

陈吉红说,目前处于生产一线的各种数控人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各高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工艺经验,难以满足用人企业对加工和维修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是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企业员工,他们具有企业所需的工艺背景和实践经验,但普遍知识面较窄,缺乏对计算机数控系统的了解和应用经验。

专家们介绍,数控技术人才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操作型3个层次,后两类人才正是社会急需的数控“蓝领”高级技工。

制造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生产的技术底层平台,它是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也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保证。

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的数控机床年产量将达到3万台,数控机床的普及率也将大大提高。而目前我国机床的数控化率还不到2%,只是发达工业国家的十几分之一。

如何培养“数控蓝领”?专家们认为,实践培训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要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培训基地的教学系统配备要根据实际,切实为学员服务,为实践服务,不能“贪大求洋”。要培养出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学者+工人”型教师队伍,高校可从企业招聘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之更好地为数控技术实践培训和教学改革服务。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王国荣说,高职教育要改革现行的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建立“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新专业设置模式,给用人单位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的研究人员认为,应根据数控人才知识结构的市场需求,走“校企结合、培养数控蓝领”的路子,在现代机械设计、机械工艺、夹具、刀具和量具等方面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机床数控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操作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孙逸华说,我国目前数控人才的培养缺乏宏观调控,办学层次参差不齐,造成了资源浪费。面对这种状况,对数控人才培养应加强国家整体调控,优化职业教育体系,集中财力,建立单独的实践和培训中心,切忌粗制滥造和盲目冒进。

南方网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