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陈强、赵子文:越强的算力,越高的能耗污染? 以系统思维推动“算碳解耦”

来源:大众日报   时间:2025-04-02  浏览: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陈强

高性能算力是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进化的核心驱动力。当前,科技领先国家纷纷加大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投资,全球计算设备算力规模连续两年增速接近50%。但是,算力背后的高能耗问题也不容轻视,数据显示,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水平已经超过整个英国。算力越强,碳排放越高,两者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耦合关系。如何在保障算力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实现两者之间的“解耦”,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同样,推动算碳解耦更要以全局观念,统筹技术与产业、地区和部门、政府与市场等多重关系,综合施策。

推动技术与产业协调发展,找准技术突破口

算碳解耦应该从厘清算力技术的底层逻辑出发,层层分解优化每个技术环节的碳排放,打造绿色高效的算力体系。算力作为动态发展的前沿技术,其性能与硬件设备、部署方式、运行调度等各环节密切相关。通过研发新架构和制程、加快专用计算芯片量产,可以大幅度提升硬件设备的计算效率;借助科学选址和浸润式冷却节能技术,可以从部署端降低数据中心能耗;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能源需求预测和算力调度。算力的价值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算力资源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只有通过低成本的高性能算力赋能产业发展,并在产业发展中推进算力绿色化,才能够促进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搭建算力交易平台,实现算力供需两侧的精准对接,降低中小企业获取高性能算力的门槛;另一方面要推动算力产业与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互动式发展,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增强算力产业的赋能效应。

统筹地区和部门一盘棋,达成时空协调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算力需求和清洁能源供给之间处于不平衡状态。在此背景下,“东数西算”工程从空间维度上提供了算碳解耦的可行解。东部地区聚焦算力应用开发和市场服务,西部地区则专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和清洁能源开发。“东数西算”打通了算力和碳排放的时空走廊。一方面,缓解了东部地区高强度算力需求带来的能源压力;另一方面,将高能耗数据中心转移到清洁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区后,不仅降低了碳排放水平,还带动了西部“算力经济”发展。“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以来,已拉动投资超过2000亿元,孵化了国内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以及全国首个100%可溯源数据中心——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同时,算力产业涉及工业、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协同。工信、科技部门应加快组织绿色算力技术研发攻关,推动算力向高效低碳转型;能源部门应加快清洁能源并网,提升绿色电力占比;通信部门应进一步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布局,为算力高效调度提供支撑。此外,各部门要根据不同行业、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保证政策在时间维度上的连贯性和持续性,避免政策冲突和资源错配。通过部门联动和政策协同,将部门“分力”汇聚成系统“合力”。

深化政策与市场互动,构建长效机制

在推动算碳解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强化算碳解耦的顶层设计。通过构建并完善绿色算力的标准体系,明确数据中心在综合能效、设备功耗、冷却方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为企业建设绿色算力提供行动指引。并针对不同能效水平的数据中心实施分级管理,制定差异化政策,推动落后闲置算力退出市场。同时,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综合运用税收减免、“算力券”等治理工具,鼓励企业加快绿色算力技术研发和应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算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建立算力碳排放交易体系,将算力碳排放成本显性化,鼓励金融资本进入绿色算力赛道;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主动开发低碳高效的计算方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以系统思维引领,推动算碳解耦,可以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提供中国经验和智慧。

链接: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50318/Articel07005MT.htm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