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崔巍、王建民:非遗疗愈/国内外艺术疗愈研究热点与动态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4-12-24  浏览:

摘要:艺术疗愈起源于西方,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日益重视,艺术疗愈在国内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冠疫情之后益甚。基于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等人开发的Cite Space软件,本研究从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发表与出版的角度,以CNKI(中国知网)和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2000年为起始年限,对有关“艺术疗愈”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以期描绘出该议题在中外相关研究体系中的基本特征和知识结构,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艺术疗愈;知识图谱;Cite 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

20世纪中期以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危害人类社会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由于新冠疫情大范围的传播,在生理健康受到危害的同时,人们的心理健康更是受到严峻的挑战,艺术疗愈作为一门学科、一种职业,也日渐进入公众的视野。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年发布了题为《艺术改善健康与福祉的证据是什么?一份广泛调查》(“What is the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the Arts in Improv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A Scoping Review”)的报告,肯定了艺术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全方位的疗愈作用,并且适用于全年龄段。艺术疗愈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之一,最早实践于英国和美国。其奠基人之一玛格丽特·纳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艺术治疗(Art Therapy)这一概念,并强调疗法师要鼓励来访者自由绘画,并开展自由联想式的阐释活动,进而表达和疏导内心动力。艺术治疗在欧美国家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植根于心理治疗领域。艺术治疗的历史交织在艺术和治疗领域,包括表达艺术治疗和创造性艺术治疗。这些专业领域以临床心理健康咨询为基础,专门从事艺术治疗、舞蹈治疗、表达艺术治疗和音乐治疗。在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中有目的地使用艺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拉赫曼查平(Lachman-Chapin)指出除了艺术治疗师,有更多不是来自心理健康领域的艺术家参与到艺术治疗的实践中。与艺术治疗相比,艺术疗愈拥有更广泛的适用人群,其重点在于“愈”(Healing),而不是以治疗为根本目的。在国内,自2010年开始,有关“艺术疗愈”的学术和实践研究逐渐发展,不少学者亦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外文刊物上,参与到国际学术话语的构建中。同时,许多国外学者更早地围绕该主题做出研究,在各类外文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这些学术成果共同编织出“艺术疗愈”研究的知识图谱。

Cite Space软件以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为哲学基础,即存在着物理世界(世界1)、精神世界(世界2)和客观知识世界(世界3)。根据开发者陈超美等人的阐述,Cite Space分析的意义不止在于将文献大数据生动地展示,还要“从整体上更加深刻地反映和逼近物理世界一个具体领域的科学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解释现有科学发现,而且有利于建立在世界3基础上的新发现,即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 因此,所生成的图谱不仅能回应“艺术疗愈”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是什么这一问题,亦能从国家和出版机构的角度发掘这个学术话语体系在“物理世界”的构成因素。

一、数据来源

在中文语境中,“艺术疗愈”是一个内涵相对明确的表述,相关文献也多直接以“艺术疗愈”为主题或关键词。但在英文语境中,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发现,以“Art Therapy”和“ArtHealing”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都可能与艺术疗愈相关,部分文章需要甄别。因此,本研究以 “艺术疗愈”为主题词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2023年,引文索引包括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大核心、中国会议论文等,删除不相关结果后共得到371条有效文献,其中最早文献发表年份为2010年。同时,以“Art Therapy”或者“Art Healing”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引文索引包括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Science,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时间跨度同样为2000—2023年。在检索结果中剔除研究方向为Engineering,Mathematics等理工类方向的结果,共得到1920篇有效文献。

二、艺术疗愈国内相关研究知识图谱

(一)学科分布

学科分布是“艺术疗愈”知识图谱的首要因素。筛选出的文献分布在40个不同学科,但主要集中在10个主要学科,如表1所示。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以109篇的数量排在第1位。房龙(Vanloonh)等的研究表明,居民生活的建成环境对心理健康有着长期、持续、广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具有疗愈的可能性。该学科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疗愈景观、景观设计、空间设计等研究方向。文艺理论学科为74篇,排在第2位。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音乐舞蹈和世界文学作为具体的艺术学科门类排在第3—6位。艺术疗愈知网相关文献在学科上的分布充分体现了该研究领域跨学科的特点。

(二)关键词和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一篇文献的核心概括,能够高度概括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通过关键词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对应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图可以用于发现某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热点和热点间的关系。每篇文献的几个关键词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联,而这种关联可以用共现的频次来表示。两个词语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次数越多,则代表这两个主题之间的关系越紧密。统计两两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出现的频率,便可形成一个由这些词语关联所组成的共现网络。图1为由Cite Space生成的知网艺术疗愈关键词共现网络。只要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过,两者之间就会有一条连线。图中圆圈大小代表的是关键词频次,频次越大,圆圈越大。该共线网络的节点数即关键词个数为293,边数即关键词之间的连接数为336。

其中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如表2所示,中心性的大小代表某个节点的连线的多少。例如关键词“疗愈”的频次为32,中心性为0.22,“疗愈景观”的频次为16,中心性为0.05,因此图1中代表“疗愈”的圆圈明显大于代表“疗愈景观”的圆圈。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在共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聚类的统计学方法,把共现网络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聚类的过程。关键词聚类图谱用于发现某领域目前形成了哪些研究类团,简而言之就是有相关性的一群研究热点。在Cite Space中,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时间切片设置为1,从关键词中提取名词性术语对聚类进行命名,采用LSI算法(Latent Semantic Indexing,浅语义算法)对聚类标签进行提取,得到模块值Q=0.8781,平均轮廓值S=0.8448。根据CiteSpace的网络结构和聚类清晰度,Q>0.3时就意味着聚类结构是显著的,S>0.7时,表示聚类是高度令人信服的。图2艺术疗愈知网关键词聚类图谱描绘了中国知网上艺术疗愈相关文献的聚类情况,模块值大于0.3,聚类平均轮廓值大于0.7,意味着聚类是令人信服的。网络由93个集群组成,图2中显示的标签顺序从0到9,数字越小,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越多,每个聚类是由多个紧密相关的词组成的。最大的十个聚类分别为:疗愈环境、舞蹈美育、艺术疗愈、艺术治疗、疗愈景观、村上春树、动画纪录片、公共空间、治愈系和设计方法,代表了该领域的10个研究热点。其中,作为最大的具体艺术门类疗愈研究类别,舞蹈美育排在了第2位。将舞蹈运用于疗愈有着悠久的历史,玛丽安·蔡斯(Marian Chace)是美国舞动治疗的先驱,她尝试将舞蹈用于治疗“二战”中受到精神创伤的退伍士兵,将舞蹈与心理健康联系到了一起。舞蹈治疗建立在“身体动作能反映内在情感,动作的变化会导致其心理变化”这一基本假设的基础上,依据“身心一体化”原则,利用身体动作探索个体的内在感受和真实情感。

(三)研究趋势

在结合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的基础上,时间线图(图3)将聚类包含的关键词按照时间铺开,一般可以用来发现聚类中研究热点(关键词)的演进脉络,以及各个关键词分别归属于哪一类别。节点表示这个关键词第一次出现的时间,而节点之间的弧线表示节点之间的联系。这些弧线有在不同聚类之间跳跃的,也有在同一个聚类线上跨年跳跃的,节点上的弧线越多,表明它的影响力越大,弧线时间跨度越长,表明它的研究时间越长,意义越大,可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集,通过对关键词在不同时间段的出现时间和相互关系的展示,揭示相关研究的演化趋势。图3右侧的关键词即为图2关键词聚类中的10个主要关键词。由图3知网艺术疗愈关键词时间线图可知,研究持续时间最长的集群是“舞蹈美育”,存在时间为2012年至今;其次为“疗愈环境”和“艺术治疗”,从2015年开始成为研究的两个重要聚类,研究趋势从儿童医院疗愈环境到住院患者疗愈环境优化设计,从美术应用于艺术治疗到城市青年、大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不断发展。

突现词是在短时间内频率变化较大的关键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主题发展的趋势,突现词的强度就表示关键词在短时间内频率突然增加的程度。它代表着某一时间区间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分析艺术疗愈相关研究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本文将所有关键词使用Cite Space进行突现测定,结果发现14个突现词,按照关键词第一次出现的年份进行排序,前10个关键词。如表3所示。Begin和End代表该关键词作为研究热点的起始和终止年份,表格最右栏的深灰色部分表示该关键词作为研究前沿的持续时间,Strength代表的是突现强度,即在短时间内出现频次骤增的程度,Strength的数值越大,表示其前沿性越强。表3反映了不同时间段的研究前沿,例如,儿童医院是2015—2017年的研究前沿,疗愈空间、人性化设计和亲生物设计是2021年起新兴的研究热点。

(四)高引文献

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反映了文献在内容或主题上的相通之处,在很大程度上,能说明被引用文献的学术价值及其对其他学术研究的影响。2000年至今在知网上的艺术疗愈相关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篇文献信息如表4所示。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为发表于2013 年的《中西方疗愈环境概述》,作者为北京建筑大学医疗建筑研究中心的格伦,文章对中西方疗愈环境理念进行了回顾,被引53次。排名第2位的是黄舒晴和徐磊青在2017年发表的《疗愈环境与疗愈建筑研究的发展与应用初探》,被引频次为51次。文章介绍了疗愈环境的发展、概念与研究对象,以及疗愈建筑的分类和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当时国内在研究疗愈环境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仅有的两篇被引超过50次的文献。排名第3位的是李姝发表于2017年的《私纪录片的影像疗愈功能探究》,被引26次。李姝结合艺术治疗理论,对拍摄关系进行交叉分析,同时探讨了影像思维与认知行为模式的关系。鉴于其被引频次较高,可以认为这些文献对艺术疗愈话语体系里的其他研究成果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

三、艺术疗愈国外研究知识图谱

(一)学科分布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的艺术疗愈相关文献主要分布在52个不同学科,其中排在前10位的学科如表5所示。从文献数量看,排名第1位的是Psychology Clinical(临床心理学),为464篇;其次为Rehabilitation(康复学),共419篇,排名第2位;从第3位,Public,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公共环境职业健康)开始,文献数量有显著下降,为192篇。与中文文献相比,国外研究更多集中在心理学、医学等相关学科,而国内研究文献数量排名前10的学科中,只有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相关,排在第9位。

(二)关键词和研究热点

图4为Cite Space生成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艺术疗愈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该共现网络的节点数即关键词个数为403,边数即关键词之间的连接数为528。其中频次排名前十的关键词为 art therapy(艺术治疗,中心性0.38)、antiretroviral therapy(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心性0.3)、art(艺术,中心性0.65)、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中心性0.46)、creative arts therapy(创造性艺术治疗,中心性0.11)、AIDS(艾滋病,中心性0.25)、trauma(创伤,中心性0.05)、music therapy(音乐治疗,中心性0.09)、depression(抑郁,中心性0.27)和children(儿童,中心性0.23)。可以看出,和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相比,国外研究的对象更为具体,如艾滋病、抑郁症等病症治疗。

在共现分析的基础上,图5为WebofScience艺术疗愈关键词聚类图。在CiteSpace中,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时间切片设置为2,同样采用LSI算法对聚类标签进行提取,得到模块值 Q=0.6154,平均轮廓值 S=0.8516,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是显著的,S>0.7表示聚类是高度令人信服的。与知网文献结果相比,WebofScience聚类网络只有13个集群,前十位分别为antiretroviraltherapy(抗病毒治疗)、arttherapy(艺术治疗)、lifehistory(生活史)、creativeexpression(创造性表达)、palliativecare(缓和医疗)、creativeartstherapy(创造性艺术治疗)、HIVtreatment(艾滋病毒治疗)、phenomenologicalhermeneuticalmethod(现象学诠释方法)、creativeprocess(创造性路径)和groupsupportpsychotherapy(团体支持心理治疗),代表了该领域的10个研究热点。其中,有三个聚类都和创造性疗愈有关。创造性艺术疗愈是一种利用艺术作为媒介及载体,以心理动力为取向的人本主义心理疗愈学科,根据不同的艺术媒介分为美术治疗/绘画治疗、音乐治疗、舞蹈治疗、戏剧治疗、诗歌治疗、游戏治疗和表达性艺术治疗等。创造性艺术疗愈强调的更多是激发和发挥个体的能动性。

(三)研究趋势

图6为 Web of Science艺术疗愈关键词时间线图,右侧的关键词为图5中的10个关键词聚类。其中研究开始时间最早(2000年)的集群是life history(生活史)和 creative expression(创造性表达),最晚的是creative process(创造性路径),首次出现于2008年。而研究持续时间最长的集群为antiretroviral therapy(抗病毒治疗),creative expression(创造性表达),palliative care(缓和医疗)和phenomenological hermeneutical method(现象学诠释方法),持续时间都在20年以上。

对比国内外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可以看出,国内的研究主题较少,其中艺术治疗在两图中都作为较大的节点展现,但国内艺术治疗研究出现于2015年,比国外相关研究晚出现9年。同时,国内艺术疗愈研究在2015年之后爆发出较多热点,而国外爆发于2006年,其中2020年至2021年是最高峰。总体上来说,国外的研究主题更细更多,对国内研究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例如,同样是艺术治疗,国外的研究从不同的疗愈媒介更细致地划分为music therapy(音乐治疗)、dance therapy(舞动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表达性艺术治疗),从艺术治疗人群划分为 adult(成人)、children(儿童)、family(家庭)和intellectual disability(智力障碍人群)等。

本文将Web of Science搜索结果的所有关键词使用Cite Space进行突现测定,结果发现56个突现词,按照关键词第一次出现的年份进行排序,前10个关键词如表6所示,反映了不同时间段的研究前沿,例如,breast cancer(乳腺癌)和music therapy(音乐治疗)是2006—2009年的研究前沿,creativity(创造性)同样在2006年成为研究热点,但持续到了2013年。Rehabilitation(康复学)是2007—2011年的研究热点,oncology(肿瘤学)、poetry therapy(诗歌治疗)和identity(认同)都是从2008年开始成为研究热点,分别结束于2011年、2013年和2015年。Expressive art(表达艺术)是2009—2017年的研究热点,持续时间为9年,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研究热点。从2010年开始,occupational therapy(作业治疗)与spirituality(灵性)成为研究热点,二者分别结束于2011年和2015年。Social inclusion(社会融入)于2012年开始成为热点,只持续了两年时间。在56个突现词中,COVID19 pandemic(新冠病毒全球性疫情)是起始年份最晚的关键词,开始于2021年,其持续时间与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的时效有关。与国内关键词突显情况相比,国外的同一研究热点普遍开始较早。

(四)高引文献

2000年至今的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艺术疗愈相关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篇文献信息如表7所示。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为2006年的“An Information Motivation Behavioral Skills Model of Adherence to An tiretroviral Therapy”(《抗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型》),被引频次为423次。排名第2、3、4位的文献分别发表在2020年、2013年和2018年,被引频次都在220—260次之间,分别为253次、233次和224次。

1973年,美国情报学家Small首次提出了文献共被引(Co citation)的概念,它作为测度文献间关系程度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两篇或多篇文献同时被后来的一篇或多篇文献引用。图7表示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之间的共被引关系,时间切片为2,提取共被引频次在前30位的文献并将节点名称进行合并,生成了基于艺术疗愈的文献共被引图谱。节点表示为作者,节点越大表示作者共被引的总频次越高,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共被引关系,连线越粗,共被引强度越大。该网络节点数为312,边数即作者之间的连接数为537,Q值为0.7541,大于0.3,S值为0.8841,大于0.7,因此网络结构是显著和可信的。图谱左下角的色带由暖色调过渡到冷色调,对应的时间由近及远。图谱中呈现暖色调的连线代表作者共被引的时间较近,如出现在左上方的作者,呈现冷色调的连线代表作者共被引的时间较早。而从图7中可以看出,Monti,D.A.等发表于2006年的文章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Mindfulness Based Art Therapy(MBAT)for Women with Cancer”(《一项针对患癌女性的正念艺术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共被引频次为50,其共被引频次最高,说明其在艺术疗愈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

四、艺术疗愈国内外研究发表分析

(一)国家/地区分布

从一个研究领域的国家/地区分布可以看出该领域的时空分布特征,图8是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将Cite Space节点设置为国家(地区)进行可视化得到的知识图谱,图中显示了40个国家(地区)有关艺术疗愈的相关研究。美国发表文献频次最多,有661次。英格兰、西班牙、以色列和加拿大紧随其后,发表文献频次分别为171、124、100和87。中国排在第10位,频次为70。根据地理分布可以看出,Web of Science的艺术疗愈研究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总体来说,发达国家(地区)的研究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

(二)机构合作分析

为了解以艺术疗愈为主题进行相关研究的机构的分布及合作情况,笔者分别对中国知网和 Web of Science中2000年之后的文献进行机构合作的可视化分析,如图9所示,可以得到节点为162个、连线为21条的知网艺术疗愈研究机构的合作图谱,图谱 Q值为0.7652,S值为0.9318,网络结构显著可信;还可以得到节点为322个、连线为341条的 Web of Science艺术疗愈研究机构的合作图谱,图谱 Q值为0.7541,S值为0.8841,网络结构显著可信,如图10所示。图中的圆形节点代表发文的机构,对应机构的字体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了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强度。

由图9可以看出,以艺术疗愈为主题进行相关研究的机构总体分布较为离散,连线数量也比较少,说明在此阈值设定下显示出来的该领域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较弱。其中山东潍坊学院、山东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和济南市济阳区永康街中学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吉林艺术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之间也存在合作关系。知网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吉林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和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

由图10可以看出,Web of Science研究机构之间的连线数量较多,表明其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与知网相比有显著提升。其中发文较多的机构依次为 Univ Haifa(以色列海法大学)、Florida State Univ(佛罗里达州立大学)、Drexel Univ(德雷塞尔大学)、Univ Calif San Francisco(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 Witwatersrand(南非金山大学)、Univ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Columbia Univ(哥伦比亚大学)、London Sch Hyg & Trop Med(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George Washington Univ(乔治·华盛顿大学)和 Lesley Univ(莱斯利大学)。相比较来说,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艺术疗愈的研究多是由独立机构进行,机构间仍有较大合作空间。

五、结论:艺术疗愈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综合上述可视化分析,本文基本勾勒出了国内外有关“艺术疗愈”研究的知识图谱。从文献内容和文献发表两个层面,可以归纳出该议题的研究动态如下:

第一,国内关于艺术疗愈的研究发表于2020年以后,起步较晚。2016年,中国表达性艺术治疗协会在武汉成立,标志着中国艺术治疗的旗帜树立起来了。而知网上自2016年开始文献数量也有显著增长。欧美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艺术疗愈跨学科体系,结合心理学理论与技巧,特别是结合不同艺术载体。Web of Science上关于艺术疗愈的文章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研究内容是如何通过各种媒介收集表达材料(绘画、文字、音乐等艺术作品)构成艺术疗愈评估的特定需求。

第二,艺术疗愈研究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征。作为综合交叉学科,艺术疗愈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如心理学、医学、艺术学、设计学、建筑学等。国内研究更多集中于艺术学、设计学和建筑学等方向,而国外艺术疗愈研究多结合心理学和医院相关理念。例如,纽约大学将心理治疗和视觉艺术实践相结合,以发挥艺术的创造性力量进行临床评估和治疗;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强调要将专业的疗愈艺术知识体系运用到心理治疗工作中。

第三,在研究主题上,我们除了要学习西方成熟的艺术疗愈理论,也要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例如,以《乐记》和《黄帝内经》的五音学说为代表,我国具有中医音乐艺术疗愈的基础。因此,国内艺术疗愈研究的发展更应该关注本土化的实践。

(崔巍,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博士后;王建民,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链接: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D0A87E048BF4978B9669763CB9602?categoryId=11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