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于馨淼:建设高质量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时间:2023-06-07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同样离不开高素质和专业化的人才保障。其中,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也是创新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举措。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离不开国家统一指导和社会广泛参与,高校则在具体落实专业学位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应当勇于承担使命、把握培养目标、面向产业实践并发挥自身优势。

  肩负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的重要使命。古人言,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我国新设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是在国际国内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的一项重要决策。一方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重塑产业格局,对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面向近年来国际竞争的聚焦点,高水平和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关系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是否能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因此,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着眼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这是我们这一代知识产权人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建设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应当始终守住的初心。

  明确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是整个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环,要把握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殊要求。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当以高水平应用型、实务型人才作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的主要目标,不应泛泛追求面面俱到,而应当把握实务导向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据此体系科学设置课程、合理配比师资并着重锤炼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标国家战略和产业实践关键需求。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并非简单学理和逻辑推演的结果,而是始于国家战略和产业实践的现实需求。相应地,检验这一学位建设的标准应当是国家和社会对关键实务人才的迫切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具体而言,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一是从我国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维度看,能够在涉外具体纠纷中成熟运用国际规则,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持,防范和应对涉外知识产权风险;二是着眼于战略新兴技术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针对性、具体化和可操作的知识产权策略;三是对标产业实践,特别是市场和企业亟需的具备法律和技术复合背景及运用能力的人才;四是考虑知识产权行业自身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专业导师等方式着力填平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人才鸿沟。

  发挥不同高校和地区的特色与优势。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知识产权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特殊面向,决定了我们不应采取整齐划一的机械标准。在服务国家整体战略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立足自身优势、服务区域发展,这也是实践人才区别于理论人才培养的重要特点。例如,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承担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培养知识产权硕士项目和“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硕士项目,同时考虑上海市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作为先导发展产业,充分结合同济大学自身的建设传统和学科优势,以及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我们在规划设计知识产权专业学位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国际化与交叉学科特色。我们认为,各友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和区域重点及优势,针对性设计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确立研究生培养特色方向。市场的需求是多元的,实践的经验是丰富的,只要把握使命、脚踏实地,我们相信专业学位建设的条条路径都将通向服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共同目标。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xJxbumSu-OyKbREr7UNaA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