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杨贵庆: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2-10-25  浏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关键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要求,蕴含着与我国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五大振兴的逻辑关联性。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乡村振兴,开启了建设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新征程。

首先,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乡村振兴,就是要坚持党建引领、组织振兴。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本质要求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振兴是保障。一方面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确保乡村发展的根本宗旨为广大农民群众谋福祉;另一方面要扎实推进乡村基层党建,确保发挥好村一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当前,特别需要持续建设一支有志向、有梦想、有责任、能创业的青年党员队伍,深入乡村基层一线。近年来的“大学生村官”是一种积极的机制探索,既锻炼了有志青年,也为党的事业培育了一批后备力量。有了组织振兴的保障,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就有了“主心骨”。

其次,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乡村振兴,就是要找准我国乡村发展的历史方位,加快发展乡村现代生产力。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国情的一大主要特征,它不仅意味着发展任务繁重艰巨,而且还意味着面对我国区域差异化和不平衡的巨大挑战。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人均国民收入已经历史性地迈上了1万美元的台阶,但由于人口规模巨大,人均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挑战更大。我国乡村发展的历史方位,标识了乡村现代化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就是要对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阶段目标,因时制宜,重点是实现从传统生产力向现代生产力的动能转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第三,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乡村振兴,就是要全面提升村民现代化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其本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和村民共同富裕,重点是要发展乡村现代生产力,而要发展好乡村现代生产力,关键是要靠能人带动。当前,不论是科学技术赋能乡村生产力,带动农业生产率提升,不论是数字乡村助力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要素双向平等流动,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收,也不论是乡村建设、村民参与和有效治理促进乡村宜居文明,都需要各方面人才的带领。不仅需要本土人才,而且需要外出能人返乡创业,也需要科技人才下乡。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长期实施为人才下乡提供了重要渠道,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各方面人才下乡支农的政策力度,特别为青年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展宏图创造条件,持续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第四,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乡村振兴,就是要把优秀乡土文化内化为村民的精神风貌。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本质要求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是灵魂。我国长期农耕文明积淀的地域乡土文化,凝练成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组成。遍布全国的中国传统村落,是祖国大地上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是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魅力底色。在大力发展乡村现代生产力、提升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必须积极保护、赓续传承好乡村文化遗产,对乡村历史文化、传统建筑和古树名木等心存敬畏。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把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宜居生活有机结合,明理家国天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村民拥有乡土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第五,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乡村振兴,就是要贯彻“两山理论”,实现生态振兴。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本质要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是基础。如果没有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其他发展都缺乏了根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是建设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指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是“共生”,既要体现和尊重人的“生”之所需,又要尊重和保护自然的再“生”之力,从而达到“共生”。在涉及乡村地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的决策过程中,谨慎思考并区分开发利用之所“需(need,基础保障)”和所“要”(want,发展欲望),以尊重和敬畏来对待乡村的生境。

总之,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乡村振兴,就是要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道路。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本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就是要充分体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组织、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五大振兴内涵,为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从2012年以来,同济大学和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校地合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经过十年乡建耕耘,2022年出版了《乡村筑梦——同济·黄岩乡建十年图记》,在探索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实践中贡献同济智慧和黄岩样本,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同济城乡规划人的一份贡献!

(作者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41766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