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郑加麟:吸引更多优秀生源选择医学,医学教育改革“上海模式”十年探路带来的这些经验弥足珍贵

来源:文汇网   时间:2021-03-03  浏览:

据预测显示,至2050年我国年龄超过65岁的人群将达4亿8千万,将占人口总数的35%。

为满足经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社会下越来越多的健康需求,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我国的医疗系统急需更多高水平的医师来满足激增的健康服务需求。

而在我国,由于各种学制的医学教育模式长期共存,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又相对较晚,毕业后直接进入医院工作的医师,其执业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医师资源在各等级医院之间呈现分布不均。

另一方面,患者为求质量更高的医疗服务,对三级医院“趋之若鹜”,由此形成了一号难求的“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2009年起,国家启动第二轮医疗改革,上海作为试点城市,于2010年起率先在全市范围实行了标准化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十多年间,同济大学医学院积极参与毕业后医学教育改革项目,参与见证了“上海模式”由最初单纯的住培基地培训项目,发展到与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并轨实现“四证合一”,再到现在的“5+3+X,本科+规培+专培”的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改革探索的成果更是反映在了逐年增长的培训医师数量和质量上:从2010年到2017年,参与培训的医师由1841人增长至3400人,截止至2018年,共有14597人完成了规范化培训,且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医师占一半以上。

“上海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也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医学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发展,为全国医学人才培养的标准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国际毕业后医学教育权威机构——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的高度认可,其官方杂志《Journal of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于近期刊登了相关成果总结的文章。

可以说,“上海模式”为一系列全国性医学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包括临床医学“5+3”一体化培养、《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试行办法》等。

同时,这十年的改革探索,也让沪上更多医学教育者深刻意识到,当前还有不少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

例如,尽管目前规范化培训的形式已全国范围内存在,但各培训基地教学资源水平不齐,导致培训质量不齐。

同济大学医学院已于2017年起率先启动了国际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项目(ACGME-I),以期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在其所有附属医院的培训基地中完成一批培训项目的国际质量认证,以此快速推动毕业后教育的同质化进程。

基于毕业后医学教育在医学人才的执业方向、执业水平、职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医学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大本营,应将医学人才培养的责任从本科阶段拓展至毕业后教育阶段,实行一体化的设计,并以培养社会紧缺型临床医学人才(基本医疗保健医师、基层医师)为办学导向。

在充分优化本科阶段教育的基础之上,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其自身资源优势,与附属医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力合作,致力于建立高水平、标准化的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基地,并通过良好的引导和培养,输送毕业生顺利进入这些培训项目。

通过借鉴医师职业培训的国际经验,在积极完善本科教育课程整合和毕业后教育同质化这两项基础之上,同济大学医学院计划在未来率先探索更加精准、快速、凝练的5+3 MD临床医学博士培养通路,即通过目标精准、严把质量、高度凝炼的培养模式,缩短临床医学博士的培养时长和成才时间,为社会培养一批高学历、高质量、能上手的医疗人才。

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希望启动更高质量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为更多医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吸引更多优质生源选择医学作为职业。(作者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

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10303/394226.html?timestamp=1614757430603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