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诸大建:高质量发展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发展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20-12-01  浏览:

“十四五”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其中的重要方面是要统筹发展与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城市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关系。五中全会强调到2035年的生态文明目标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强调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是要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发展。可以认为,没有生态安全作为前提的发展不是高质量发展,没有发展作为保证的生态安全也不是高质量发展。

实现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通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三个功能分区,即主要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保证生态安全的生态功能区,主要提供农业产品和服务、保证粮食安全的农业功能区,主要提供工业产品和居住服务功能的城市化地区。统筹发展与生态安全,需要深刻认识三条控制线对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一是强化生态保护红线需要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安全有深刻认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是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为基础,一切照旧发展会带来严重的能源安全和气候安全问题。因此,五中全会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同时写入了“2035年远景目标”,我们需要用能源安全和气候安全倒逼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从环境库茨尼茨曲线或环境与发展“倒U形曲线”进行分析,2035年左右将是中国生态环境的关键转折区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的目标,就是强调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实现“倒U形曲线”的根本性转折。“十四五”期间,需要在能源革命与低碳转型上加大力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传统能源的能源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大能源替代力度,把煤炭消耗大幅度降下来。

二是守住永久农田红线需要对粮食安全和生活水平有深刻认识。2006年“十一五”规划开始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现在我们需要从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内的粮食安全角度加强这方面的认识。一方面,最近六年来中国粮食产量年均超过6.5亿吨,保证了人均粮食超过400公斤,把饭碗牢牢捧在自己手上,这是因为18亿亩耕地面积保证了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的自给。另一方面,18亿亩耕地也为中国粮食问题从现在解决 “吃得饱”的问题到未来解决“吃得好”的问题提供了基本保障。我们现在每年进口高达9000万吨大豆作为饲料粮,如果未来能够把口粮生产能力提高到亩产600公斤,就可以用10亿亩耕地生产6亿吨粮食解决口粮问题,多出来的耕地可以转过来生产大豆等提高生活水平需要的饲料粮。可见,守住永久农田红线对于粮食安全和生活水平具有双重的意义。

三是控制城市增长边界需要对城市安全和健康发展有深刻认识。经济学家从规模经济考虑问题,一般认为大而密的城市发展是好的。但是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角度考虑,城市发展只有规模经济的视角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发展需要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学科的研究整合,需要把生态安全和城市增长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一方面,中国城市化确实需要提高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和服务能力,特别是要增强优势发展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中国许多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主城区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已经不低,继续增大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是不利于城市的韧性发展与生命安全的。特别是,过去的城市化是耕地占用和生态占用导向的,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不能再延续中心城市一城独大、同心圆式通过消耗生态空间和农业用地向外蔓延扩展的老路。从统筹发展与生态安全的角度,需要强调大中小城市组团式结构和网络状发展,形成有中心城市引导、有生态分割的多中心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新模式。

(作者为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链接:http://dzb.whb.cn/2020-12-01/2/detail-706488.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