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杜欢政:提高垃圾分类科技水平 借鉴“定时定点”投放模式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9-07-16  浏览:

    记者昨日从北京市城管委获悉,目前,北京共有224个街乡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累计创建数量占全市街乡总数的60%,2020年开展示范片区创建的街乡占比将达到90%以上。未来,党政机关、学校和医院等公共机构、商业办公楼、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将逐步实现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

■ 声音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认为,垃圾分类目前已经家喻户晓,接下来要进入深层次的攻坚战。

  杜欢政认为,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涉及物业公司、保洁人员、废品回收人员、垃圾清运队、拾荒者、垃圾处理厂等众多利益主体,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化导致利益关系难平衡,垃圾分类实际推行遇阻。

  “垃圾分类是准公共物品,完全靠政府会失灵,完全靠市场也会失效。”杜欢政认为,目前垃圾分类的产业链难以盈利,市场机制建不起来,企业不愿意进来。想让垃圾分类的产业链盈利,需要政策与法律的引导,需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及社会动员的良性互动。

  其中,制度设计决定成败。杜欢政说,垃圾分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系统思考和系统解决”,因此垃圾分类的制度尤其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此外,要强化信息科技在垃圾分类全程体系中的应用。杜欢政建议,政府应加强与科研院所、第三方机构及相关企业的合作,推广垃圾分类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围绕关键环节,需加大科技攻关,逐步提升生活垃圾收集车辆装备、中转设施、分拣设备、资源化利用设施、末端处置设施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并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杜欢政说,国际社会的垃圾分类经验也可借鉴,如日本推行的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除了一些特定的公共场所,日本的街道上一般看不到垃圾桶,居民产生的垃圾全部要带回家。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限制,导致居民如果错过了某一种垃圾的投放时间,就要等到下一周,久而久之家里的垃圾会堆积如山,这一模式迫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垃圾投放习惯。“这是日本政府为了保持街道清洁而采取的一项强硬措施,效果显而易见。”

  不过,日本细致的分类方法不能照搬到中国,实行起来困难,需因地制宜建立完善符合中国实情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改进相关法律规章制度,避免形象工程的出现。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