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解放日报】上海7位科学家新当选两院院士

他们是:张万斌、房静远、周俭、陈勇、张文军、孙宝德、李国强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25-11-24  浏览:

本报讯(记者 俞陶然)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7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7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7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4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共有7位科学家当选。此次增选后,人事关系在上海的两院院士共18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9人。

3位上海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万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病中心主任房静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周俭。

张万斌在催化剂创制、反应设计、工艺开发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抗癫痫药物布立西坦、抗肺结核药物贝达喹啉、大品种香料薄荷醇等多种化合物合成的技术突破,并完成技术转让。他发表了SCI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房静远从事胃肠癌及癌前疾病诊治的临床工作,推动消化内科疾病精准诊治与分子机制研究,在国际上率先证实,可通过分析肠菌判断大肠癌术后化疗效果和预后,并证明了叶酸、小檗碱和他汀等传统药物具有预防胃肠癌的作用或机制。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消化系统》。

周俭从事肝胆肿瘤研究34年,主刀1万余例肝胆肿瘤切除和肝移植手术,发明了“成人—儿童废弃肝肝移植术”“活体亲属肝+废弃肝双供肝移植”“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术(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3项国际首例创新术式。他5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表SCI论文14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1件,部分已应用于临床。

4位上海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总师陈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文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孙宝德、同济大学教授李国强。

陈勇是C909飞机系列总设计师,推动国产喷气支线客机首次迈入商业化运营和产业化发展阶段。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喷气支线客机安全性设计和验证关键技术,建立了喷气支线客机适航验证技术体系;主持C909持续改进和系列化发展,让我国支线客机具备与国际同类飞机竞争能力。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张文军研究图像编码与通信、宽带无线传输、系统芯片设计和媒体网络融合。2003年至2018年,他4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分别是“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高效、抗干扰无线宽带图传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高清视频网络化即时服务技术与应用”“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与核心芯片的国产化”。 

孙宝德从事金属材料与凝固技术研究,研究成果为航空航天重大装备研制、特高压输电重大工程、集成电路和芯片制造等提供了关键金属材料。他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被引用70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200余件(含国际专利20余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和省部级一等奖5项。

李国强在高性能钢结构分析与设计、钢结构抗火与抗震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领衔的“大跨度钢结构防火防腐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消能—承载双功能金属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参编ISO国际标准6部、国家标准5部、国家行业标准5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2件、美国专利3件、日本专利2件。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5-11-22&id=476247&page=01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