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新闻网】未来可期!上海高校陆续开学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5-09-17  浏览: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6日电(记者 许婧)云帆再挂,奋楫逐浪;扉页再启,落笔新章。上海高校陆续开学,迎来开学典礼。

提升学术品位,勇攀创新高峰:上海交大举行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9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举行,全体在校校领导、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各院系和部处负责同志,以及全体2025级研究生新生等参加典礼,共同开启新“交大人”的梦想篇章。

  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为新生代表授予上海交通大学校旗。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作主题讲演。

  丁奎岭以《提升学术品位 勇攀创新高峰》为题作讲话,向新“交大人”送出他与杨振斌书记的共同寄语。他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正深刻重构全球竞争格局,今日中国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他寄语新生要潜心钻研,在深耕专业中涵养学术品位;敏锐洞察,在创新实践中塑造学术品位;志存高远,在担当奉献中彰显学术品位。

  “希望你们积极回应时代呼唤,主动思考‘做什么样的研究’‘怎样做研究’等问题,在知识积累和科研探索中提升学术品位,自觉以引领科学前沿、服务国家发展、造福人类社会为追求,深入挖掘具有研究价值的‘真问题’,锤炼自身学术洞察力,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创新高峰不懈攀登。”丁奎岭勉励同学们,从解决“小问题”、积累“微创新”出发,勇闯无人区、攀登制高点,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刚进交大,我的学术基础偏弱,能否顺利毕业像是‘未知黑洞’,但我并没有在焦虑中消沉。专业底子薄,我就一边给师兄打杂,一边请教;做实验,一套样机不好用,就做三套。每天进步一点,既能缓解焦虑,又收获实实在在的成绩。”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磁浮技术部部长、自动化与感知学院2015届博士校友石煜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从“责任”“勇气”“担当”三方面分享交大求学经历与工作感悟。

  开源鸿蒙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创始主席、计算机学院特聘教授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陈海波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希望大家能在学习中筑基,构建精简而强大的知识“微内核”;在科研中结婴,以深度神经网络的“容量”整合各领域智慧;在人生中致远,以延迟满足关注持续成长而非短期结果。

  未来可期:同济大学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

  9月14日上午,同济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四平路校区一·二九运动场和嘉定校区体育场举行。万余名新学子齐聚,满场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杨金龙,郑时龄、段宁、陈义汉、常青、李杰、朱合华、高绍荣等多位院士,校领导朱小杰、吕培明、方平、赵宪忠、许学军、刘润、曹静、李翔宁,全国36所中学校领导、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各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等出席,常务副校长吕培明主持。

杨金龙发表了题为《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者》的讲话,代表学校和全校教职员工,向来自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的5344名本科及预科生、8805名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并殷切寄语新学子。他说,同学们步入同济园之际,正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并主动拥抱AI带来的深刻变革,努力成为驾驭智能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者,正是同学们在智能时代中成长的第一课。

杨金龙勉励同学们筑牢知识底座,夯实创新根基;投身“AI+”创新实践,提升创新能力;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创新动能。希望同学们传承同济精神,以“同济天下”的胸怀,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智能时代的星辰大海中乘风破浪,成为引领未来、造福人类的卓越创新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吕培明宣读同济大学2025年本科新生奖学金获奖者名单。经学校评审,153人获同济大学2025年本科新生奖学金。

学校特别邀请了36所全国知名中学的校领导来校出席典礼,共同见证同学们开启大学新生活。杨金龙校长向这些中学校领导颁发感谢证书,感谢以这些中学为代表的全国各地中学为同济持续输送优质生源,希望今后继续携手探索大学中学创新教育有效衔接、一体化贯通培养优秀人才。来自这些中学的新生代表向母校老师献花致谢。

“教育的终极使命,不在于知识的堆砌,而在于唤醒思想的自觉,点燃探索未知的勇气。这火种,在今天比任何时代都更需深邃、更需恒久。”中学代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校长卞祖华说,希望同学们握紧“人文的罗盘”,扬起“行动的桨”,打开“世界的窗”,既做科技创新的先锋,也做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在同济这片沃土上,培育属于2035年现代化强国的新芽。

“如果我们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我们就有了穿越迷茫的指南针,也就一定能够获得持续前行的力量。大学的机会,必须主动争取,每一次主动,都是一次成长。”教师代表、汽车学院院长熊璐分享了在同济求学成长的心路历程,勉励同学们把宏大目标拆解成每月、每天的具体任务,认真做好每天该做的事,就会离理想更近一分,努力在时间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

“我参与了国产CPU的技术攻坚,后来又持续参与国产智能芯片的技术创新,有幸为我国的芯片和计算机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这离不开母校对我专业能力的锤炼和人生方向的指引。”校友代表、200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校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主任郭崎发言,勉励学弟学妹们跨越学科边界,以好奇心开拓认知;秉持终身学习,以学习力应对变革;深耕长期价值,以坚持成就未来。

勇往直前,逐梦新程:华东理工大学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

9月11日上午,华东理工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奉贤校区体育场举行,徐汇校区分会场同步进行直播。10000余名本研新“华理人”开启青春新篇章。

校党委书记蒋传海,校长轩福贞,军训团团长、武警上海市总队机动第一支队支队长贺小良大校,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龚跃,副校长李涛、王慧锋、朱为宏、阎海峰、李春忠出席典礼。校党委副书记沈海涛主持典礼。出席典礼的还有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江雯,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柴华,校长助理杜文莉,各职能部处负责人、各学院领导、专任教师、辅导员、班导师代表等。武警上海市总队机动第一支队的教官,华理附属奉贤曙光中学的教师代表和卓越班、实验班学生代表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代表学校向各位新“华理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围绕“勇气”一词,以“勇往直前 逐梦新程”为题,发表讲话。面对全新的旅程,如何规划大学生活,才能真正成为自我命运的主导者?轩福贞对新“华理人”提出了3点期望。一是勇往直前,炼就坚韧从容的心力。勇气需要心力的支撑,强大的心力在点滴的积累中慢慢修炼而成,它可以让你敢于与众不同、直面不足,在积极行动中做出改变。希望同学们培养心灵的力量,敢于质疑,勇于选择,能开放包容,也能坚定方向,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二是勇往直前,涵养明辨笃行的智慧。勇往直前需要智慧的加持,而涵养智慧的关键在于持续的学习。要多读书,在阅读经典中汲取圣哲智慧,多观世界,在经历世间百态中体悟实践智慧,多运动,在挥洒汗水中铸就强健体魄,多交朋友,在见贤思齐中感受生活智慧。希望同学们以“勤奋”为路径积蓄力量,以“求实”为态度探索真知,炼就一颗勇毅之心,养成一份明辨之智。三是勇往直前,厚植奔赴山海的情怀。情怀,关乎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价值而奔赴。希望同学们既专注“务实”之学,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也常怀“超越”之心,不计较眼前得失,做积极的长期主义者,成为能担当、敢创新的实干之才,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新的征程,轩福贞希望同学们能葆有初抵华理时的热忱与勇敢,不断提升心力、增长智慧、厚植情怀,以青春之勇,赴时代之约,做勇往直前的华理人。

材料学院陈自晗来自云南寻甸县,是华理多年对口支援寻甸的见证者,也是这项伟大事业的受益者。作为本科生新生代表发言时,他表示,将专注学业、锤炼本领,胸怀家国、勇担使命,为强国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发言的是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奚墨驰。受家庭环境熏陶,她童年时期就在心底埋下了“工程报国”的种子。发言中,她表示,将牢记父辈的殷殷嘱托,在校企联培的平台上锤炼真本领,在医药领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这么近,那么远,我爱华理到永远。”来自阿联酋的艾强怀着对中文与中国文化的热爱来到中国。作为留学生新生代表,他分享了在华理预科学习期间那些难忘的经历,期待结识更多中国朋友,增进中外青年友谊,做阿中友好的使者。

首届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奖、2025年上海市“申教名匠”获得者、化学学院张琦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与新生们分享了自己在华理十载求学与任教经历,鼓励新生们秉承“勤奋求实,励志明德”校训精神,珍惜同窗情谊,敢于试错、追求真理,在科学探索中书写新时代华理人的励志篇章。

典礼上,校领导和教师代表为2025级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全体新生集体佩戴校徽,从此与华理精神血脉相连。 (完)

链接:https://www.sh.chinanews.com.cn/kjjy/2025-09-16/139994.s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