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科学网APP】同济大学成立五大研究院,围绕“四大创新”发力

来源:科学网APP   时间:2025-05-22  浏览:

5月20日,同济大学举行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行动发展大会,并宣布学校围绕“工程智能”系统布局的首批五大研究院——工程智能研究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极端环境建造研究院、自主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航空运输与低空经济研究院正式成立。

本次大会以“工程智能引领,新域新质发展”为主题,来自学界和企业界的代表们齐聚一堂,为高水平建设研究院建言献策。

工程智能的“同济方案”

为什么农耕时代数千年、工业时代近300年,而信息时代只有几十年,却创造了空前的财富和知识?

大会现场,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作了题为《工程智能驱动学科转型发展》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AI)的发展脉络,并阐述了工程智能的“同济方案”。

“同济工程学科群优势明显,AI学科快速崛起,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郑庆华表示,成立五大研究院是同济大学落实落细2024年发布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的又一重要举措,是聚力推动AI赋能工程相关领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创新探索。

郑庆华期待,五大研究院实现“四大创新”,打造为教育科技人才产教融合新高地。

一是体制机制创新。打破院系制、学科化传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组织方式,建立“1+N”多学科交叉,以及科学研究资源、人才培养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创机制。

二是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揭榜挂帅、目标引领、问题驱动,深化产教融合,让学生在真刀真枪中锻炼成长。

三是开拓新域新质。通过五大研究院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提出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方向,培育未来学科,突破“卡脖子”技术,创造新质生产力。

四是评价体系创新。建立以成效、贡献、特色为准则,关注成果的原创性、实用性和经济社会价值。

“应强国建设之需,顺时代发展之势,同济大学将以五大研究院的创建为契机,推动学科转型,开拓新域新质,为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为助力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和‘五个中心’建设,贡献同济智慧和力量。”郑庆华说道。

五大研究院悉数亮相

在发布仪式环境,同济大学五大研究院的院长分别介绍了各研究院的建设方案。

五大研究院揭牌

同济大学工程智能研究院院长华先胜在分享中指出,工程智能研究院以AI4E(AI for Engineering)为核心开展研究与创新,聚焦工程智能基础模型与工程智能体的关键技术突破,结合智能建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汽车及智能制造等垂域开展前沿研究,系统推进工程领域研究创新、产业实践和人才培养的智能化范式转型。工程智能研究院以“场景引领、机制创新、产教融合”为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工程智能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四链融合的示范基地,为AI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介绍,研究院将重点开展科学智能与工程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攻关,通过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临床转化”的创新链条,革新智能医学教育体系,升级创新药物研发范式,提升精准医疗服务能力。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系统性建设医学数据存储与计算中心、智慧医学教育中心两大支撑体系,重点打造通用医学大模型、医疗数据智能治理系统、医学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平台和智能药物发现与验证系统四大特色系统或者平台。

同济大学极端环境建造研究院院长周颖介绍,研究院以高地、极地、地外等“三地”建造为牵引,旨在破解极温/风/压/加速度/磁等极端自然与信息环境下的选址规划、超材料原位利用、超结构设计、无人建造和特异灾害防控等核心科学难题。研究院将整合多学科力量,助力川藏铁路、南极科考站、月球基地等国家重大工程,引领国际极端环境建造科学研究。

同济大学自主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李智军表示,研究院将围绕“医疗康复机器人、智能制造机器人、极端建造机器人”等重点领域,针对“机器人本体驱动、机器脑决策控制、机器人群体智能、机器人训练场”等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展开深入研究,将重点突破高性能关节模组、柔性电子传感、感知决策控制大模型和数据采集训练场等核心技术。

同济大学航空运输与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凌建明介绍,研究院致力于塑造服务航空运输与低空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高地,构建低空物流、通航无人机等技术孵化的成果转化平台,成为行业交流的合作交往窗口,打造高端技术的人才孵化摇篮,为建设航空强国、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点持续贡献同济智慧与力量。

会上,同济大学工程智能研究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自主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航空运输与低空经济研究院分别与相关企业签约,校企将共同推进创新研究与技术攻关、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科创平台共建、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多维度合作,携手共筑科创新高地。

“无界大模型”发布

活动现场,多模态空间智能世界模型“悠然无界大模型”同期发布。

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申恒涛介绍了“无界大模型”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

“无界大模型”聚焦“空间智能一体化”核心愿景,贯通感知、认知与行动全链条,推动AI向认知决策、自主协同跃迁,迈向“理解世界、操控世界、协作世界”的新阶段。模型提出“数据驱动—知识引导—物理约束”三元协同机制,构建具身智能体的知行闭环与多智能体协同框架,突破当前大模型在空间理解、任务泛化与多体协作等方面的关键瓶颈。

通过认知范式重构、智能控制架构设计与人机共智体系构建,提升模型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空间理解与具身推理能力。申恒涛表示,未来模型将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城市治理等典型场景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赋能AI的真实场景落地与系统化发展。

链接:https://rmtzx.sciencenet.cn/mixmedia/a/202505/22/WS682e7f1de4b0cb2d1eed8b7c.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