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上海馆志愿者的“小管家”,首次制作12张讲解手卡
来源:青春上海
时间:2024-11-08 浏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第七届进博会主场馆中央广场上,石库门建筑风格的上海馆保持着高人气。18名同济大学的“小叶子”既负责保证参观的秩序,也保证讲解的质量。学校大四学生李佳蕾是上海馆志愿者的“小管家”,作为机动岗,他能全流程讲解上海馆,作为志愿者负责人,他制作了12张讲解手卡,方便组员记忆。
这名“二年级小叶子”真心希望更多人能从他们讲述的故事中了解产品,向世界展示上海的传承与发展,匠心与潮流,上海迈向未来、勇于创新的使命担当。
全流程讲解,增加自己理解的小故事
在300平方米的上海馆里,设置了“时代匠艺”“丝路精品”“未来空间”三大主题展区。巴基斯坦盐灯和骆驼皮灯、秘鲁羊驼绒玩偶、叙利亚的手工橄榄皂,“丝路精品”展区展出了不少“丝路好物”,但也让很多参观者费解:“不是上海馆吗?为什么介绍丝路好物?”
每当这时,李佳蕾会主动迎上去解释:“因为这些展品都是通过进博会走进并打开了中国市场,目前已在上海开了线下店铺。”
作为上海馆志愿者的“小管家”,李佳蕾属于机动岗,讲解岗哪里缺人他补哪里,所以需要熟悉整个讲解内容。他会从整体把握上海馆和馆内产品,将不同品类、不同特色的产品串联起来。三四千字的讲解词,李佳蕾顺得很快,他觉得死记硬背讲解词并不能很好地传达上海馆的理念,于是额外做了很多功课,查询每个板块、每个品牌背后的故事。“比如巴基斯坦盐灯,背后是巴基斯坦兄弟哈比和李明的进博故事。2021年他们第一次参展,在当时6天的展期内,两人销售了一整个集装箱的盐灯。会后的两个月,乘着进博的东⻛,他们又在常设商铺里卖出两个集装箱约5万盏盐灯。今年,他们又带来了巴基斯坦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骆驼皮灯。”很多参观者对产品的价格、哪里可买感兴趣,都敦促李佳蕾去细化讲解词。
上海馆未来空间展区深受青年的欢迎。其中有上海游戏科技企业中近年来崛起的 “四小⻰”——米哈游、莉莉丝、叠纸游戏、鹰⻆网络,很多来访者会直接来到叠纸的 《奇迹暖暖》《恋与深空》展品前拍照。“我也玩‘原神’,是剧情控,如果遇到感兴趣的观众,我也会从剧情入手讲解。”
“小叶子”手上的手卡是第一次制作
李佳蕾是一名二年级“小叶子”,去年进博会上,他是新闻中心文化展示展演组的一员,在新闻中心的非遗客厅、音乐会、书展等不同点位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工作人员介绍演出情况、向记者朋友推荐书籍和展品、介绍非遗文化等,将中国、上海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朋友们。
今年再一次成为进博会“小叶子”,因为前一年的进博服务经历,让李佳蕾能够更好地安排工作,更快处理一些应急情况,也在正式上岗前将工作做细做实。
今年参观上海馆时,会发现有些“小叶子”手中拿着手卡,红色的手卡背面印有“向前进 博青春”第七届进博会同济大学志愿者—上海馆,手卡共12张,内容对应不同部分的主题讲解。如“时代匠艺展区”的讲解内容分为2张手卡,1张着重介绍优时颜等上海本土新锐消费品牌,另1张则介绍现场陈列的老凤祥、恒源祥等老字号品牌,多数手卡上都有“小叶子”圈划的重点。
李佳蕾说,手卡上的内容是对展区介绍的凝练再梳理,对讲解“小叶子”而言起到精准提醒的作用,有些数据上的补充或产品内容的更新也可以写到手卡上。“讲解岗位也有一定流动性,如果时代匠艺展区的志愿者临时被调换去丝路精品展区做讲解,那手卡也起到提醒的作用。”当然对李佳蕾而言,他不需要手卡,上海馆每个展区的内容他都能讲得生动且具体。
和“老宝贝”的偶遇,是进博难得的回忆
关注环保,参与公益活动,李佳蕾一直有一颗公益心,他还是同济无止桥社团的社长,致力于为国内欠发达地区修建人行便桥,改善民生。去年,他和伙伴们在东川河畔建起了一座无止桥,将风叶循环使用的畅想变为建筑施工现实可行的方案,也解决了百余村民的出行问题,村民不再需要趟水过河,节省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而再次来到进博会,特别成为上海馆的“小叶子”,李佳蕾觉得讲好进博会与上海的故事尤为重要,向更多人展示上海馆也是向世界展示青春的上海、青春的进博,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的重要窗口。
这两天让李佳蕾印象最深的是偶遇了一群“老宝贝”。身穿黄色衣服的“老宝贝”们是第七届进博会医药馆“记忆咖啡馆”的咖啡师,他们身上戴着“认知症志愿者”的小徽章,呼吁更多人关注认知症患者。
一走进上海馆,他们就热情地和“小叶子”打招呼,还夸赞他们的徽章好看。李佳蕾向他们讲解了上海馆,一次偶遇,简单的交流,却好似一下跨越了几十年的距离。“同济‘小叶子’,我们来了。”“我爱记忆咖啡馆!”最后,李佳蕾带着同济“小叶子”和长辈们一起录了两个视频,留下进博会难得的记忆。
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4/11/07/17309619161214743725.html